试论大学生的“网德”教育

作 者:
张晋 

作者简介:
张晋 包头师范学院 保卫处,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原文出处:
阴山学刊

内容提要:

互联网已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信息工具。它既然进入生活,就必然涉及到道德问题,即“网德”。目前,不良网络已给大学生身心和学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加强“网德”教育刻不容缓。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3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众所周知,随着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互联网的应用飞速发展,一种以信息为标志的崭新的生活方式已经开始。从高科技研究到社区服务,从学校教育到文化娱乐,从免费信息共享到电于商务,从虚拟社会交流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我们制造了一个变幻无穷的虚拟世界,好看,好玩,好用。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骄子,时代的弄潮儿,当然成为“网虫”。泡网吧、网上冲浪、网上聊天或娱乐游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互联网既然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必然涉及到道德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网德”。加强大学生的“网德”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道理很简单,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它不为任何国家、企业或社会组织所拥有,没有一个强制全能的管理机构,社会上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的人都可以使用它,可以说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无政府组织,因其功能日益完善,费用日益低廉,越来越受到所有人的关注。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受众,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与互联网有关的道德问题。如网上泛滥的宣扬色情、淫秽、暴力等内容的信息,因垃圾邮件肆虐造成网络阻塞,计算机病毒非法入侵导致数据丢失或信息瘫痪,以及大学生计算机违法犯罪、网络伦理道德、网络身心健康等等,为我们提出了不可回避的“网德”教育问题。

      二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2年6月底,我国上网用户人数约有4580万人,其中56%的互联网用户年龄在24岁以下,可见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是网络的重要使用群体。到2002年5月,全国至少有各类“网吧”等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20多万家。[1]

      然而互联网就象一把“双刃剑”,它在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网毒”和“电子海洛因”。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目前网络犯罪有三大特点,即智能性、隐蔽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世界上发生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中,70%~80%是计算机行家所为(我国占70%以上),而且逐步趋向于年轻化。罪犯在18~40岁之间的占80%左右,平均年龄只有23岁。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不加强大学生的“网德”教育,互联网不仅不能帮助他们成材,反而会使他们成为阶下囚。

      归纳起来,目前因不注意“网德”教育,不良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的严重危害有以下几种:

      一是“网络成瘾症”。上网成瘾严重损坏了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网络成癌症”,是指患者无节制地上网聊天、玩游戏或是搜集信息,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和心理障碍等。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每周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就可以称为轻度“网狂”。我国大学生每周上网何止5小时。有些中学生甚至连续11天钻在网吧内,神形憔悴,健康受损。台湾就经常发生青少年因泡网吧太久昏厥甚至暴死的新闻。[2]因上网成瘾,一些大学生还出现了严重心理障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

      二是“涉网犯罪”。互联网是一种高科技手段,其应用范围涉及面很广。因此网络犯罪的智能性、隐蔽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特点不容忽视。一名俄罗斯人借电话线上网,制造假帐户,一年内从美国花旗银行“拿”走十几亿美元。[3]在我国多次发生的大学生利用掌握的网络知识,进行金融诈骗的犯罪事实,也是血的教训。

      三是“黑客”现象。资料显示,我国90%的网络都遭遇过黑客的攻击。黑客大学生在我国不乏其人,也曾经创办过黑客网站。黑客商手搞破坏并不为钱,有的是出于好奇,更多的则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人能力,证明自己的本事。黑客高手固然不道德,但更为严重的是,还有许多大学生却十分崇拜黑客高手,这是另一种潜在的危险信号。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加强大学生“网德”教育,把黑客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有道德的网络安全专家。

      四是网上黄毒。目前在互联网中的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由于大多数黄色网站可以随意进入,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误入黄色网站。具有一定“网德”的大学生会选择退出,自觉抑制黄毒的侵害。而那些好奇心强,意志薄弱者往往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伤害身心健康,难以集中精力完成学业。台湾所谓的“援交”(援助交际)就是用网络、电话达成意向而进行的性交易。在台湾任何一个网站,只要输入“援交”两字,大量的网页就会出现在面前。网吧成了性犯罪的温床。[4]

      五是游戏废业。在国家大力打击和规范游戏市场的情况下,网络游戏就成了一些不法从业人员的生财之道。据调查,上网的大学生中有60%的人是玩游戏。虽然游戏只居网络的其中一种功能,但是因其具有互动性,还可以自己编程,所以比单纯的游戏机更具吸引力,其玩物丧志的消极作用也就更大。

      六是网络虚恋。上网聊天文友是大学生们热衷的事情,也是由大学生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由于互联网的隐蔽性,网上谈情说爱男女不分,以至于深陷网恋难以自拔。甚至有的上了居心不良网友的当,受到期辱,被拐被骗,后悔莫及。《焦点访谈》报道发生在东北的女网友被男网友杀害的血淋淋的惨剧就是血的教训。

      七是“谣言垃圾箱”。目前全世界的新闻宣传媒体,最失控的莫过于互联网了,其反动性和煽动性是显而易见的。反动邪教“法轮功”的明慧网全然不顾客观事实,肆意发布各种谣言和反动宣传,在全世界造成恶劣影响。而在美国“9·11”和法国总统大选期间,被说成是言论自由场所的互联网常常披露虚假情况,造谣生事。正如Hoaxbuster网站的创立者之一纪尧姆·布鲁萨尔说:“我们经常怀疑网上的东西,本网站上多数消息都是谣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