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善卿 南京晓庄学院教授,江苏南京 210017

原文出处:
道德与文明

内容提要:

在陶行知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即生活教育理论中,德育理论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生前虽然只对生活教育下过定义,没有对生活德育下定义,但却有丰富的生活德育思想,而且其生活德育理论自成体系。文章从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教育与德育目标和方法的一致性、德育途径和德育理论基础四个方面论述了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陶行知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和德育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德育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今,人们已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概括为生活教育理论。应该说,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和实践乃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德育理论的实质是生活德育论。继承他的这一思想遗产,无论对于我们改变当前德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实践的现状,还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理论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什么是生活德育呢?陶行知生前虽然只对生活教育下过定义,没有对生活德育下定义,但他却有丰富的生活德育思想,而且其生活德育理论自成体系,成为他生活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1939年12月在生活教育运动经历了12年实践以后,他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工学团或集体主义之自我教育,是在团体生活里争取自觉之进步。”[1]生活教育包含道德教育;集体生活具有集体主义教育的作用。德育非但离不开生活,而且它们是融合一体的。所以,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这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得到证实。

      首先,从教育源于生活来看。陶行知认为,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活动。生活教育就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生气勃勃的活的教育,对每一个人无时无刻都在起着作用,每一个人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活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就受劳动的教育,过政治的生活就受政治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就受艺术的教育,过健康的生活就受健康的教育,过整个生活就受整个生活的教育。因此,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的生活中发挥作用。生活教育当然应该包含德育,德育也源于生活,陶先生说:“生活教育是教人做工求知管政治。”[2]凡是社会的中心问题也是德育的中心问题。“这个中心问题就是政治经济问题。”[3]还强调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4]可见,要发挥德育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不能离开生活,必须紧密联系生活,以生活为中心进行德育工作。所以,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

      其次,从生活教育与德育的目标和方法的一致性方面来看。“教人做人”、“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原理的目标和方法论。这个目标和方法论,不仅适用于以科学文化知识为目标的教育及其教和学,而且也适用于德育的目标和思想道德的修养。

      培养“真人”、“好人”,“教育是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的武器”[5]。这是陶行知的政治观、德育观,也是他重视生活教育的最终目的。陶行知对于德育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目标,从1913年至1946年,发表了许多意见。他在1924年说:“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6]1927年3月,他又在给其大儿子陶宏的家书中说:“我的主张是: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7]他把“教人做人”、做“真人”、“好人”、“做好国民”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陶先生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作过许多论述。1943年在《百侯中学校歌》中,将这些论述明确概括为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8]很显然,“真人”即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宣传真理、实践真理的人。具体来说:一是学做真人,勿做假人,做“追求真理的人”;二是做“人中人”,不做“人上人”;三是做“有道德的人”;四是做一个“立志改革,勇于创造的人”;五是做“一个整个的人”,做“真善美的活人”。总之,陶行知的德育的总目标是塑造“真人”。

      要培养真人,就必须遵守“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在生活里,对事来说是做,对己的长进来说是学,对人之影响来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它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使教学双方在“做”上、实践中统一起来。在这里,主体与客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得到高度的统一,各自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都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行——知——行”是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哲学思想基础,也是他德育的根本原则。他说,我们要在行动中追求真理。他针对当时学校普遍存在的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的现象指出:“修身伦理一类的学问,最应注意的,在乎实行。”绝不能“嘴里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行所为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无形无影当中,把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9]“嘴里念的是劳动教育的书,耳朵听的是劳动教育的演讲,而平日所过的是双料少爷的生活。”[10]要革除这种弊端,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非给学生种种机会,练习道德的行为不可”[11]。所以,他早在1919年就提倡“学生自治”。他说:“德育注重自治。”“这个问题,是自动主义贯彻德育的结果,是我们数千年来保育主义、干涉主义、严格主义的反映,是现在教育界一个极重要的问题。”[12]为此,他发表了《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的著名专论,对学生自治的含义、作用、弊端、范围及学生自治与学校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学生自治就是给学生练习道德行为的有效方法。“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方面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他强调指出:“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自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13]晓庄、育才的德育实践证明,学生自治是练习道德行为的最好方式。他说:“我们道德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解决的机会。所以遇了一个问题,自己能够想法解决它,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决得越多,则经验越丰富。”[14]通过学生自己,让学生“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就会使他们在自治生活中不断提高评价道德行为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实行学生自治,要发扬教育民主。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使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他认为,专制生活可以培养奴才和奴隶,但不能培养人民做主人。只有民主生活,发展民主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15]。发扬教育民主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会自治,学会做自己管理自己的主人。为了训练学生自治的能力(治事与治学的能力),育才学校专门制订了《育才二十三常能》,包括“初级十六常能”和“高级七常能”[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