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学科的比较研究与理论探索

——评《比较德育学》

作 者:

作者简介:
倪愫襄(1965-),女,辽宁大连人,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由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编写的《比较德育学》一书,近期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也为德育学科的理论建设起到了开拓作用。通览全书,我认为有如下特色。

      研究视野开阔。首先,本书打破对“德育”特别是“比较德育”的狭义理解,赋予“德育”更丰富的内涵。本书所研究的德育是广义的德育,不仅是道德教育,而且包括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在内,是“大德育”概念。现有的比较德育学研究因为隶属于教育学科,常常被看做是道德教育的比较研究,而忽视了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方面的比较研究。在思想教育学科比较研究领域,常常又只侧重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而对道德教育缺乏关注。本书则从学科建设的要求出发,将大德育概念引入比较德育的视野中,从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从而使比较德育学科的视野大大拓宽,也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其次,本书不仅对组成德育系统的诸要素按专题进行比较,而且还将国内与国外的德育进行跨时空的比较。一方面,对组成德育系统的诸要素,包括德育的理论、地位、目的、模式、过程、内容、方法、环境、评估及其主体与客体关系等,按专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另一方面,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德育也进行了跨时空的比较。由于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不同,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德育具有各自特性,因此不能把它们混同。然而,这些特点各不相同的德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同属于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都受教育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制约,因而它们之间又具有一定的联系和某些相似之处。对国内与国外的德育进行跨时空的比较研究,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共同点,揭示德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本书对专业建设提出的新课题的回应。本书开展的这项研究,对于拓宽视野,增强鉴别能力,促进我国当前德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方法科学。对德育学科进行比较研究,除了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外,还必须采用相应的科学方法。本书依据研究的对象和任务,采取的方法主要有阶级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对于德育比较研究来说,比较分析法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其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本书的特点体现为:一是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横向比较是地理空间的比较,也就是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德育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是时间顺序上的比较,即从发展变化的角度将同一国家或地区的德育进行历史比较。这样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所进行的对比,对于从广阔的背景上去寻求不同点和相同点,拓宽思路和眼界,是有裨益的。这种纵向和横向同时进行的比较,虽然比采用一般比较的难度要大一些,但却更能如实反映客观实际。本书的结构,正是将两种比较联结起来运用的。二是国别比较与问题比较相结合。国别比较,又称区域性比较,是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德育进行比较。问题比较,是从问题入手,将所要研究的德育问题进行跨时空的比较。国别比较是问题比较的前提,而问题比较又是国别比较的深化。在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德育进行比较时,德育问题的比较不仅不能缺少,而且还要看到,它是德育比较研究的主体。同时,在对德育问题进行比较时,也要把这些问题纳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德育体系之中。本书的体系结构是,以问题比较为主,而在问题比较中也包含有国别比较。两种比较法的结合,可以使对研究客体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三是综合比较与专题比较相结合。综合比较是从宏观的角度,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德育进行总体性比较。这种比较,不仅有助于探求其异同,而且能够进一步揭示形成这种异同的原因。专题比较是从微观的角度,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德育按专题进行比较。只有首先进行多侧面的专题比较,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综合比较,对所研究的对象的整体特点取得正确认识。专题比较和综合比较的这种联系,也是本书体系建构的一个依据。正是在采用上述方法基础上,本书对组成德育系统的诸要素,包括德育的目的、模式、过程、内容、方法、环境、评估等,按专题进行了比较。而在这种专题比较中,又把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结合起来,既有古代的、中世纪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不同时代德育的比较,又有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不同国家或地区德育的比较。方法的科学使本书不仅体系合理,内容丰富,而且逻辑性强,层次分明,使本书成为一部具有创新与开拓精神的学术著作。

      理论上有所创新。本书在理论上的创新,首先体现在理论体系上的创新。就目前比较德育研究领域的成果来看,为了便于论著有比较明确的框架和思路,或仅做德育专题与德育要素间的比较,或仅做国别与地区间的比较,或仅做历史性的时空比较。而本书则从综合性的视角出发,既有历时性的时空比较,也有共时性的时空比较;既有德育专题、要素的比较,又有国别、地区间的比较;既有理论层面的研究,又有德育实践的比较。在横向与纵向的交错比较之中,又以德育要素的比较为主线,这就使各项比较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整体。如在“德育理论比较”一章中,既有中国古代的德育理论与西方德育理论的对比研究,又有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的发展研究,为德育理论的比较研究理清了线索。如在德育的重要要素“德育模式比较”一章中,著者在“德育主义模式”、“全面主义模式”和“混合德育模式”的专题下,对其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又分别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德育实践模式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德育模式的特点做出了科学的概括。如在“德育方法比较”一章中,既有中国的古代德育方法与现代德育方法的比较,也有我国与日本、美国等国家德育方法的比较,为我们确立适合新的历史条件的德育方法与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种体系上的综合与开拓,无疑表现了作者的学术勇气与创新精神,使全书呈现出鲜明的探索性和理论性。其次,本书理论创新又主要体现在理论内容的创新上,理论内容与观点的创新是本书的鲜明特色。就德育比较研究的现状而言,往往是偏重“比较”,而忽视“研究”。本书不拘泥于既定的观点和思路,勇于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与观点。比如在比较德育的界定上,本书主编王玄武教授认为,比较德育不仅仅是“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德育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而主要是“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与特点,从而揭示出德育发展的共同规律,把握德育发展的趋势。”(见该书第15页)正是在这一论点的指导下,作者不是单纯地进行德育理论的比较,而是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实践的特点,在总结历史规律和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学校德育的发展提出了理论思考和现实启示。如在“德育环境比较”一章中,作者在比较了中国古代德育环境理论与西方古代、近代和现代德育环境理论异同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德育环境论为指导,为我国德育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在比较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问题,是本书的特色,也使本书在理论内容上更加丰富,新见迭出,也把比较德育研究推向了新的理论高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