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翁会议是1937年9月10日至14日英、法、苏等九国在瑞士小城尼翁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对当时意大利法西斯在地中海的海盗行径进行制裁。由于与会各国的合作精神和强硬态度,使这次会议基本获得成功。这次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受法西斯威胁的国家建立集体安全的一次有益尝试,对30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对德、意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但为什么在1937年间它们在尼翁会议上却要联合包括社会主义苏联在内的力量来对意大利法西斯的海盗行径进行制裁呢?在国外,有人认为:尼翁会议仅“是一个偶然事件”①。但历史证明,尼翁会议是当时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尼翁会议是英国帝国主义和意大利法西斯在地中海上的矛盾长期发展的结果。 30年代中叶,由于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意大利法西斯在地中海上的地位不断加强,直接威胁了地中海航道的安全,打击了英国在地中海上的利益。于是,英意双方在地中海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斗争。意埃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又在多德卡斯群岛设置要塞,并宣称要打破地中海上的力量均势②。西班牙内战的爆发,使地中海上的局势更趋复杂和紧张。墨索里尼说:“意大利是地中海中的一个岛……如果说地中海对于其他国家是一条通道,那么对我们则是生命。”③英国则反驳道:“这种说法并没有充分说明我们的利益。”“我们申明,在这些水域(指地中海——引者注)的自由通航,对英联邦各国也是有名符其实的重大利害关系的。”④为了加强在地中海上的力量,英国决定“毫不拖延继续把塞浦路斯发展成一个新的海空军基地”⑤。随着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武装干涉的不断加强,英国在地中海西部及直布罗陀海峡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英国特别害怕德意夺取距直布罗陀海峡只有250哩的巴利阿群岛并在此建立军事基地。为此,1937年1月2日,英意签订了地中海协定。在这个所谓“君子协定”中,双方除了“保证”在地中海地区尊重相互的权力和利益外,还特别强调双方“无意变更或期待变更地中海区域内关于国家领土主权方面的现状”⑥。但协定签订仅两天后,意大利法西斯就派遣大批军队进入西班牙,使“君子协定”遭到破产⑦。 尼翁会议前,由于英国拒绝从法律上承认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吞并,再加上德、意对西班牙武装干涉的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地中海上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墨索里尼多次在电台和报刊上叫嚣:“重建罗马帝国的光荣业绩。”⑧意大利法西斯威胁英国:“如果墨索里尼的所谓不满没有得到平息”,那么就“不止是报界的运动了”⑨。在这期间,意大利法西斯以英国准备进攻意大利为借口,积极在地中海沿岸部署军队和进行军事演习。到1937年8月,意大利法西斯仅在利比亚的驻军就达六万人,其中四万人是摩托化部队⑩;扬言对英国要“先下手为强”(11)。 在意大利的强硬攻势面前,英国总是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希望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直到1937年7月,英国首相张伯伦还写了一封“调子十分友好”的私人函件给墨索里尼,“表示愿意进行会谈”(12)。英国的妥协退让被意大利看成是软弱可欺。于是,地中海上就出现了英、法、苏等国商船被意大利潜艇袭击的海盗行为。意大利法西斯妄图以此迫使英国作出更大的让步,断绝西班牙共和国与各国间正常的贸易往来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西班牙共和国的援助,从而尽快结束西班牙内战,控制西班牙这个地中海上举足轻重的国家。 1937年8月,意大利向本国潜艇发布命令,攻击驶往西班牙政府控制的港口的任何国籍的油船。8月10日,英国油船“英国下士”号在西班牙海岸附近遭到袭击。于是,英国根据自己掌握的确凿证据向意大利提出警告,意大利竭力推卸责任,企图混水摸鱼。此后几天中,其他国家的船只也都先后遭到潜水艇的袭击。这时,英国政府连忙发表声明:“如有潜艇不发出警告便袭击任何英国商船,英国军舰有权对该潜艇进行还击。”(13)接着,法国政府也采取了保护海上运输的措施。但英法各自的单独行动并没有奏效。到8月底,各国商船在地中海上遭到袭击的次数仍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终于被迫对意大利采取更为强硬的抵御方策”(14),英法开始商谈共同对付这种海盗行径的办法。 当时,促使英国对意大利法西斯在地中海上的斗争采取强硬态度,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就是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英国在对商品市场和原料基地的争夺中不得不采取更积极的态度。1937年的经济危机和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点在于它是在日本已经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德意法西斯已把它们的经济转向战时轨道、其余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大都开始按战时规范来改造自己的经济的时候爆发的。因此,英国垄断资本借以摆脱危机的资源和方法要比前一次经济危机期间更少。这样,地中海这个通向中近东、印度洋沿岸及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咽喉要道作为大英帝国的“生命线”比平常更加显得重要。当然,它也就更加不能容忍意大利法西斯在地中海上的海盗行径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1937年7月19日的议会发言中“重申了我们捍卫我们自己在地中海的利益”,反复强调“地中海是我们的交通干线”,声明“任何大国均不应独占红海东岸”,更不允许独占地中海(15)。 其次,尼翁会议也是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潮流作用的结果。 1935年7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会议揭穿了法西斯的实质,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各国共产党和各进步组织推动下,世界人民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反法西斯斗争。1936年1月,法国“人民阵线”公布了自己的纲领,在对外政策方面呼吁与苏联及其他一切受法西斯威胁的国家联合,“建立集体安全制度”(16)。“人民阵线”在4月和5月的众议院选举中获胜,组织了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人民阵线”政府。1937年6月,社会党领袖勃鲁诺辞职,由右派激进党人沙丹组织政府。他慑于广大群众的巨大压力和法西斯的战争威胁,不得不一再发誓效忠于“人民阵线”的纲领(17)。因此,当时的法国政府在尼翁会议召开前后一直扮演着比较激进的角色。首先提议召开尼翁会议的是法国,坚持邀请苏联参加会议的也是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