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各国在寻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对如何估计海洋的作用,认识上并不一致。国与国之间对水域的争夺不亚于对陆域的争夺,而某些国家对陆域的争夺也往往利用海域上的优势,使矛盾尖锐化。因此,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建立世界海洋新秩序如同建立陆地新秩序一样刻不容缓,其中发达的海洋国家应率先采取实际行动。本文就海洋在近代以来的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述以浅见。 一、海洋功能的发挥是近现代国际政治体系形成的主要前提之一 人类较全面地认识海洋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并自觉地利用海洋来实现国家向外扩张的目标,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西欧是资本主义发祥地,也是资产阶级运用国家力量争夺海洋的出发地。 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它的海上威力初露锋芒。17世纪,英国在同荷兰三次大规模海战中,摧垮荷兰威震海洋的地位,为自己称霸海洋铺平了道路。在18世纪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中,英国依靠强大海军及其它海上力量的优势打败了法国,开始掌握了世界许多海区的制海权。当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在海洋上与英国抗衡,英国独霸海洋的角色一直扮演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在这一个多世纪中浩瀚的海洋对英国国家威力的增长有何作用? 1. 奴役和贩卖非洲黑人,增加资本原始积累 “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在奴隶贸易中所占的份额逐年上升。到1770年,西欧国家贩卖黑奴的半数由英国的船只运载,共计5万名。当时北美洲英国殖民地中有50万名黑奴,几乎都是英国商人贩卖与装运过去的。同年,仅利物浦用于奴隶贸易的船只就达96艘,到1792年竟增到132艘,每年给英国带来30多万英磅的纯收入。惊人的利润诱使英国无视国际上停止贩奴的呼声,从1795-1804年,利物浦商人运奴高达323,770人,伦敦商人运奴为46,505人,布里斯托商人运奴为10,718人,到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禁止奴隶法案止,英国在几百年的奴隶贸易中获得了难以计算的暴利,“奴隶贸易是它进行原始积累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28页)。 2. 垄断海上贸易,攫取惊人利润 由5,000多个岛屿组成的不列颠群岛,其地理位置恰好在欧洲与美洲各国间交通的中途,它又是西南欧至北欧,西北欧至非洲和澳洲航线的枢纽。北海是许多欧洲国家远洋航行的海上出口。而英伦三岛正好是该水域各航道的要津。英国的海上交通确实四通八达,导致海洋运输在英国运输业中占有特殊地位。“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的商船遍及各大海洋,各种大贸易公司还雇佣了8,000艘各国商船运载货物。历史学家认为,没有近代海上运输业,就没有近代英国,此说不无道理。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以机器的发明和蒸汽机械的应用为代表的产业技术获得了空前的进步。英国和其他欧洲先进国家以及美国相继完成了首次工业革命。它的重大后果之一是促进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发展,而对各国劳动分工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国际贸易规模也迅速膨胀。“以世界贸易量为标志,从1720至1820年的一百年间,世界贸易量仅增长1.74倍,而1820至1870年的50年间世界贸易量则增长了6.7倍。”(陶军主编:《当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华中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第15页)当时世界贸易货物量的90%都是通过海洋运输进行的。英国各主要港口一片繁荣景象,仅伦敦港“在18世纪时即占全国对外贸易货运量的3/4。”(陈柱编:《世界经济地理》,北京师大出版社1990年版,第156页)19世纪,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即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加干涉与限制,允许商品自由输出和输入,并实行减免关税,以利于英国一国垄断世界市场,推动航运业的发展。19世纪英国的商船和舰队在世界船舶总吨位中占压倒优势,海洋运输成为重要外汇来源。 3. 建成无与匹敌的强大海军,维护“最大殖民威力”的国家地位 英国海军崛起于“七年战争”。当时英国的“海军建设计划是雄心勃勃的”,不惜工本建造各种类型的先进军舰,破格提拔青年有为的海军军官,充分“使用海军力量这个可怕的武器”,击垮法国的海上力量,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战后,英国有装备精良的120艘主力舰在各大洋游弋,7万名海军官兵由于连续几年的海上作战,使其战斗力大大提高。英国在海洋上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它对世界各地的掠夺不受到任何限制。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英国认为,革命将削弱法国的实力,眼下可“借助大陆上的君主国家来破坏法国的海上贸易,兼并法国的殖民地,并且完全摧毁法国争霸海上的野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53页)于是,英国带头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同时注重控制制海权,以确保本国领土及海外殖民地不受法军的侵犯。在法国远征埃及的过程中,英国著名海军将领纳尔逊率舰队追赶法国舰队。1798年8月1日,两国舰队在阿布基尔湾展开大决战。法国庞大的舰队被英国海军击溃,入侵埃及的法国陆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使占领印度的计划成为泡影。拿破仑执政后,又拟定了横渡英吉利海峡,入侵并击败英国的计划。“几万工人不停地建造新军舰、运输船、驳船以及横渡英吉利海峡所需要的一切”(李元明著:《拿破仑评传》,中国科学出版社,第154页)。他宣称只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制海权,就能摧垮英国。英国迅速作出反应:加强英吉利海峡的防御设施,组织新的反法同盟从陆上牵制法军;扩建海军,充实舰队,扩大纳尔逊上将的指挥权限。1805年,拿破仑决心越过英吉利海峡,以实现称霸欧洲的宿愿。他在布伦港集结16万大军,又在沿海峡的法国港口集结舰队,并联合西班牙海军在英国登陆。1805年12月下旬,纳尔逊指挥英国舰队在大西洋西班牙沿岸的特拉法加海战中,一举歼灭了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仅法国就丧失了18艘主力舰。从此,拿破仓被迫放弃了登陆不列颠岛的计划,而英国就是凭借海上实力一方面确保国家安全,另方面继续充当反法同盟的盟主。在1815年为瓜分拿破仑帝国遗产而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英国迫使会议同意它占有马耳他岛和爱奥尼亚群岛,从荷兰手中夺取了好望角和锡兰以及法属印度洋上的毛里求斯等,从而控制了通往东方的战略要道,利用海洋的运输功能进一步巩固了对殖民地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