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东欧国家剧变后发展轨迹初探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恩远,1948年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副研究员。

原文出处:
世界历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89年前后,前苏联东欧国家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变化,最终结果酿成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剧变几年来,这些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如何?沿着什么样的轨道前进?有何特点?由于各个国家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很难用一固定模式或结论简单概括。本文仅仅试图对前苏东主要国家的发展轨迹作一粗浅勾划,以就教于同行。

      一、剧变之初前苏东国家的发展构想

      前苏东国家对剧变后的国家发展构想可以从其拟建立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和拟奉行的外交政策几方面来体现。

      1.政治上推翻共产党领导的“不民主的、官僚式的极权体制”,建立以多党制、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西方政治模式,并以为这样国家将会立即进入一个民主的、人道的和和谐的社会。

      前苏联早在戈尔巴乔夫时期,经过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到1990年苏共28大,形成一条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为基本内容的国家发展政治方针。公开声称和过去的“极权的、官僚制的社会主义决裂”,以“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取代“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①1990年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修改了苏联宪法第六条,取消苏共在国家生活中的垄断地位,主张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1991年8月公布“主权国家联盟”条约、修改国名,取消原国名中“社会主义”一词。

      叶利钦就任俄罗斯总统后更进一步加快“政治改革”步伐,宣誓就职几天后就签署了实际上禁止共产党活动的法令。他明确表示俄罗斯将建成为类似美国、意大利式的完完全全的民主国家和法制国家。

      1989年1月波共(统一工人党)召开十中全会,通过了“政治多元化与工会多元化”决议。嗣后,又确定在波兰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鼎立原则,建立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6月,波共在大选中失利、团结工会组阁。新政府领导人宣称将让波兰存在的这种共产主义死去,建立以所谓民主、自由为基础的制度。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于1989年2月中央全会上决定向多党制过渡,实行政治多元化,提出“改变社会主义模式已不可避免”。1990年匈社工党在大选中败北、由更为右翼的党团民主论坛执政。

      其他前苏东国家也发生了大体相似的过程。

      2.经济上以私有制为目标,以急速推进、全面铺开为手段,按照西方经济模式改造原有经济体制,指望短期内可达到发达国家生活水平。

      俄罗斯于1991年7月1日颁布《国有企业私有化法》,并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翌年初开始实施“休克疗法”,急速地全面放开价格、大幅度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以期立即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同时实行“雪崩式”的私有化,甚至不惜造成大量企业倒闭和失业人口增长,认为“长痛不如短痛”,使改革一步到位。

      保加利亚1991年2月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实行“拉美式”的“休克疗法”:全面放开价格,通过私有化法、实施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波兰在团结工会掌权后,马佐维耶茨基政府根据国际金融机构的规定,采取以巴尔采罗维奇计划为基础的“休克疗法”,打算在2-3年内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②捷克于1991年1月实行以芝加哥学派代表、财政部长瓦茨拉夫·克劳斯的放弃中央国家计划和政府补贴的激进经济改革计划……其他前苏东国家均是按照这种思路实施经济改革。其特点是在西方经济学家或国际金融机构帮助下制订经济改革方案,并且在开始阶段,“几乎所有东欧国家在放开价格和放开整个价格形成制度方面都采取了坚决措施。”③

      3.外交上全盘倒向西方。

      正如俄罗斯总统外事顾问、俄科学院欧洲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谢尔盖·卡拉加诺夫指出:“在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之初,当时的外交政策是“俄罗斯喜欢对我们的西方新朋友点头称是,甚至在西方还未要我们点头时就说同意。”④俄副所长丘尔金最近也说道:“过去的外交方针是:如果我们不喜欢什么东西,我们不马上说‘不’,而是尝试与伙伴寻找共同语言。”⑤

      全盘倒向西方的目的是指望以此换取西方大规模经济援助,剧变后的前苏东国家普遍存在这种心态。

      二、剧变几年来的政治经济发展概况

      (一)政治转轨基本完成,但尚未进入有序轨道,隐藏着不稳定因素。

      几年来,前苏东国家政治转轨基本完在,实现了从一党制向多党制的过渡,从集权制向分权制的过渡,从间接选举向直接选举的过渡,普遍建立了或议会制,或总统制的三权分立体制,并通过新宪法加以确认。但尚不能说已进入有序轨道。在表面平静之下的政局隐藏着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

      1.政党林立,政坛纷争不止。

      前苏东国家自实行多党制后,各政党一哄而起。截止1992年6月为止,在俄罗斯正式登记注册的有1000多个政党,保加利亚有180个政党,罗马尼亚有280个政党,波兰也有100多个政党。其他国家均是从几十个到上百个之多。⑥政党是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并为之而斗争的政治组织。列宁说过,“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⑦由于政党林立,政见各异,在围绕改革方式、速度和利益分配上矛盾尖锐。这里有所谓民主派和保守派斗争,有激进派和传统派的斗争,民主派内部也存在各种斗争。俄副总统鲁茨科伊领导的“自由俄罗斯人民党”(该党于1994年5月21日改称俄罗斯社会民主人民党——作者注)和“民主俄罗斯”运动(叶利钦总统支持的党派)因围绕改革方式之争最终酿成震惊世界的“十月炮击白宫”事件。俄议会内各党派议员团的斗争也此起彼伏。俄议会迫使总统通过的政治大赦令就是一例。新近崛起的俄罗斯民主党内部也矛盾重重,其二,三把手甚至扬言要干掉党魁日里诺夫斯基。这就表明,在前苏东国家多党制下,政党之间的相互制约、斗争尚未进入一个有序轨道,仍未建立成熟政治斗争的“游戏规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