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资本市场渐进开放与新台币汇率稳定的实证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涛 纬恩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
中国外汇管理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3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资本市场渐进开放下的汇率稳定结果

      从理论上来说,资本市场开放带来了资本的流动,而资本流动对一国的汇率水平存在一套联动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静态环境下,一国的汇率会随着一国的资本流动状况而改变。

      这是因为以下联动机制的存在:

      资本市场开放→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变化→汇率变化

      资本市场开放→资本流动→货币供应变化(通货膨胀事变化)→汇率变化

      资本市场开放→资本流动→资本形成→经济增长变化→汇率变化

      一般而言,大量资本流入会在短期内导致一国的货币发行压力加大,实际汇率升值,经常项目恶化等不利结果。

      然而台湾的情况却值得探讨。在其资本市场开放的第一阶段,即保护期,资本流动量少而平稳,并且大部分年份是单向流出的。此阶段新台币的大幅升值(1985-1987年)主要来自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第二阶段即资本市场稳定期,名义汇率的变动也较为稳定,一直在1美元:27元新台币左右波动。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三阶段,即资本市场的波动期的情况,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年新台币急速贬值,从1996年的1:27.49贬到1997年的1:32.64;当年资本市场情况也不容乐观,证券投资类资本大量撤离,形成了台湾资本市场开放以来资本流动的第一个超过50亿美元的波谷。在随后的1998、1999年,资本大量回流形成了台湾历史上资本净流入量最大值,即1997年资本净流出的波谷后,1999年出现了资本净流入的波峰,然而与波谷时的名义汇率大幅上升(本币贬值)不同,波峰时期并未出现名义汇率的大幅下降(本币升值)。在1999年经历短暂、小幅的升值后,新台币名义汇率基本保持稳定,然而可以看到,在2000-2002年这段时间里,台湾资本净流出的数量并不小,甚至在2002年资本净流出量超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的1997年。

      为了更好地说明在资本市场开放的波动期新台币名义汇率的变化,我们以1995-2002年的季度数据再进行仔细的分析。在1997年3季度资本大量流出之后,新台币大幅贬值,到1997年4季度时贬到了1997年的最低点。这一次是台湾资本流出的本币贬值效应最明显的一次。在资本流出也较为明显的1998年2季度、2000年3季度、2001年3季度和2002年3季度,新台币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贬值的压力,但最终还是在围绕着1:32左右的名义汇率波动。在资本流入较为明显的1998年4季度—2000年1季度以及2000年4季度—2001年2季度,新台币表现出了升值压力,但最终还是维持了名义汇率的稳定。

      对证券投资资本净流动和名义汇率季度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检验(运用软件:SPSS 10.0),以说明证券投资资本净流动和名义汇率之间的密切程度。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呈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即资本流入时,汇率下降(本币升值);资本流出时,汇率上升(本币贬值)。但是显著性很低,可以认为其不相关。

      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

      证券投资资本净流动 汇率

      证券投资资本净流动 Pearson Correlation 1.000

      -.055

       Sig.(2-tailed) . .634

      N 76 76

      汇率Pearson Correlation -.055

      1.000

      Sig.(2-tailed)

      .634

      .

      N 76 80

      对证券投资资本净流动(CF)和名义汇率(ER)季度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运用软件:Eviews3.1),结果显示,两者变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从统计意义上来说,证券投资资本净流动不是名义汇率的原因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认为,台湾的经验显示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在短期内对名义汇率产生微弱影响,造成助长助跌的效果。但是偏离轨道的名义汇率会迅速调整到较为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尤其以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的20个季度更为显著。从长期看,台湾的名义汇率在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表现稳定,并不出现随资本的流入或流出而大幅下降或上升。因此,从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虽然实行了浮动汇率制,新台币名义汇率却在资本流动结构的变化下奇迹般地保持了稳定。

      是什么抑制了台湾资本市场开放的汇率传导机制

      1.稳定的货币供给增长和温和的通货膨胀

      一般而言,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的汇率,决定于两国纸币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变动。在一国货币供给量增长较快的情况下,该国公众持有的货币存量如超过了其愿意持有的数量,超过的部分就溢往国外,致使该国汇率下降。此外,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还会增加一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削弱该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使汇率受到影响。

      对于台湾的情况,我们发现,自1983年台湾开放资本市场开始,其货币供给的增长就一直比较稳定。

      台湾的货币供应量不仅稳定,而且与台湾的经济状况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使得台湾从1983年开放资本市场以来,其通货膨胀率一直不高,甚至在多数年份低于美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在台湾资本市场开放的第三阶段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认为,台湾的商品和劳务具有国际竞争力,外国对其货币的需求是平稳增长的。这也就解释了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台湾能够迅速抵制资本流出的影响而保持了汇率的稳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