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F7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594(2003)03-57-04 一、建立海峡两岸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客观上要求两岸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 一方面,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全球贸易中大约43%是在区域贸易组织内进行的,预计2005年将超过50%。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各个国家(地区)为了适应外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增加未来的国际竞争力,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经济开放,促进贸易自由化,推进国内经济的结构性改革等等。目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合作最成功的一体化表现。另一方面,许多新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也在不断地孕育或已现雏形,如东盟10国自由贸易区,东盟“10+3”自由贸易区,拉美国家自由贸易区和俄罗斯白俄罗斯联盟等。这些现象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强化,并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海峡两岸之间地理位置极为便利,经贸交流不断加深,面对外部大环境的快速变化,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向更高一层次发展,才能在未来具有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二)为突破各自发展的“瓶颈”,两岸需要产业互补 台湾近年经济发展状况表明,台湾经济已经从「中增长」阶段逐渐步入「低增长」阶段,甚至可能从「长盛期」转入「长衰期」,其产业结构面临进一步的调整,不仅过去支撑经济成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批向大陆转移,而且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开始涌向大陆,以继续保持在生产成本上的竞争优势。而大陆这几年经济建设步伐加大,改革开放、扩大内需、开发西部和开放服务业,需要大量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大陆有丰富的资源和相当技术的劳动力,并为来大陆投资办厂者提供一切有利条件。为此,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可以促进双方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既给台湾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又满足大陆资本、制造、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形成两岸互补、互利、互惠以及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 (三)两岸功能性的经济联系向制度性经贸关系的转变要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两岸目前的经贸交流日趋频繁。1979~2000年,两岸贸易平均年递增率高达36%以上,据统计,仅两岸贸易对台湾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就已达1~2个百分点。祖国大陆已是台湾除美国以外的第二大出口地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两岸如此紧密的经济是绕过政治障碍“自然”形成的,因此,其障碍和问题较多,而且日趋明显。早期两岸贸易主要是经由第三地转口的间接贸易,转口地区主要包括香港、澳门、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地。依香港海关统计,两岸转口贸易1991年经香港转口的比重为77%,近几年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发展和贸易的多样化,1999年比重降为38.8%,转口比例仍然很高。以前两岸运输的进出口货物船必须经第三地港口装卸与换船,再到目的地,贸易极为不利;1997年后,尽管台湾当局的政策有所放宽,允许两岸货船在第三地港口不须重新装卸与换船但仍不利于未来两岸贸易发展。随着两岸各自内部经济的需要,两岸实际上形成的功能性经贸关系正在转为制度性的经贸关系,构建自由贸易区将为其提供再发展的机会。 二、建立海峡两岸自由贸易区的难点 (一)“一个中国原则”把握上有极大的隔阂 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必须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进行,其性质是中国主体与台湾单独关税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长远目的是促进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把握原则上,台湾当局仍然受政治目的的影响,不予承认,并且常常因此而设置重重障碍,从而影响两岸之间的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一个中国原则在短期内台湾当局难以接受,由于台湾与大陆之间存在较复杂的政治关系,而自由贸易区谈判是必须由政府层面去磋商的,民间无法去推动及解决,故相信两岸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会相当困难。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台湾厂家仍会以香港为中介地进入大陆。即使“三通”得以实施,解决的只是运输环节,关税及产源地问题恐要详细研究,其难度显然比大陆与香港间的磋商要大。我们可以淡化政治,从经济方面入手、合作,通过适当的经济优惠安排,实现两岸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然这还需要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超凡的魄力。 (二)两岸间贸易及投资往来,基本处于“一边倒”之势 2001年,两岸贸易总额为323亿元,其中台湾输大陆273亿美元,大陆输台则仅50亿元,台湾对大陆出口已占台对外出口两成以上。投资方面,台湾在大陆投资的厂家超过3万家,投资额超过300亿美元,而大陆在台投资则几乎成空白,现正处起步阶段。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时大陆商品强劲的出口势头,面对这种势头,一旦大陆产品全面输台,台湾本土市场的承受力也是一个问题。大陆的出口产品结构以日用消费品最突出,近年来,其款式、性能及价格方面,都具有相当竞争力。台湾近年制造业大量外迁,本土空洞化趋势明显,再加上台湾制造业档次迅速升级,日用消费品产业日渐式微,大陆产品输台对台湾本土市场的影响力不可低估。台湾学者多年来倡导“大中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但却缺乏具体运作形式的研究。 (三)两岸外部环境差异较大,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虽然随着大陆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大陆的法制、政策已有很大的调整,但是这些距离实行自由贸易区的条件还远远不够。而法律、政策外部环境对于实现两岸自由贸易区相当重要,完善的法律、政策会极大地吸引大量的有质量的外商前来投资,是实现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有利于大陆的经济发展。所以大陆仍要继续完善法制建设,完善政策的颁布与实施,转变政府职能,树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形成一个完全没有障碍的外部环境。而台湾方面虽然在2001年11月将“戒急用忍”政策修改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但是限制仍然很大,使得两岸更高一层次直接的确良交流变得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仍要不懈努力,继续以积极的姿态,抓住每一个机会,与台湾进行交流、合作,共话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