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亟待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作 者:

作者简介:
戴毅 戴明 深圳市人大计划预算委员会;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发展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
开放导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3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从三大产业的产能看,第一产业表示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源及初级产品的能力,第二产业反映对所获物质资源、初级产品及其各后续环节中间产品的转化能力,第三产业则指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的能力。从中不难看出,第一、第二产业是先导性产业,作为为之服务的第三产业是随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跟进性产业。除一些以特殊旅游资源等为特色的中小城市或小型城市国家外,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大城市的第三产业,是不可能孤立和超前发展的。而对大多数农业和采掘业比重不大的大都市而言,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就必然构成其经济实力的基石,成为其竞争力的中坚和经济腾飞的发动机。只有制造业的充分和超前发展,才能引致服务业亦即第三产业的繁荣,从而也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深圳产业结构的缺陷与隐忧

      令人忧虑的是,深圳的产业结构正日益呈现出“重服务、轻制造”的倾向,其未来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一从历史看,深圳的产业结构经历了跨越式演变,导致制造业先天发育不足。西方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将工业化过程划分为初期、中期、中后期和后期四个阶段,工业化的一般次序是从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开始,然后过渡到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阶段,再到深加工工业阶段,最后到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可逾越性。即使在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某个特定区域可能借助区域分工实现某种程度的跨越,这种跨越式发展仍会留下一些早熟的痕迹或先天的不足。

      深圳80年代以“三来一补”为主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遵循了一些工业化进程中的“初期”发展阶段,经济开始腾飞。90年代以后,深圳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政策,以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从1990年至200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8.1%提高到42.3%,第三产业也同时得到快速发展。这样,深圳的工业化就直接从以轻工业为主的“初期”阶段,跨越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中期”阶段,直接进入到了以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中后期”阶段,并进而加速向后工业化的“后期”阶段迈进。这种跨越是深圳寻求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同时也造成了其产业结构的早熟和先天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结构单一、重型化不足、制造业稚弱、第三产业增长空间狭小等。

      ——从现状看,深圳的制造业竞争力呈下降趋势,整体经济开始暴露出结构性缺陷。制造业占深圳工业总量的90%以上,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工业经济来观察深圳的制造业状况:一是增长速度减缓。1980-1999年,深圳工业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49%,2000年为22.8%,2001年为17.4%,2002年1-9月为19%,增长速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工业仍是深圳经济增长的龙头和经济发展的主动力。2002年1-9月的统计数字表明,有8个大中城市的工业增长速度高于深圳,尤其苏州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深圳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显示深圳在全国工业实力排名中已开始出现跌落的趋势,其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领头羊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是效益不稳定。2002年1-5月份深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9.4%,比2001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50.9%,是深圳工业的主体,但产值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增加值率三项经济指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市13个主要产业中排列第八位,工业增加值率只排第十一位。这种状况表明工业主体附加值偏低,大部分属于后序加工和来件装配,在国内产业趋同性增强、国外厂商冲击也越来越大的压力下,处于市场竞争劣势。三是名牌产品较少。不论是与拥有青啤、海尔、海信、三星、奥柯玛等民族名牌的“青岛造”相比,还是与拥有桑塔纳、别克、帕萨特、三菱、理光、施乐、贝尔阿尔卡特等众多洋品牌的“上海造”相比,“深圳造”的知名度和名牌数量都相形见绌。四是国际化水平较低。不论从引进外来大型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成绩看,还是从本土制造业公司的规模和走出去的绩效看,深圳恐怕都要落后于上海、苏州、广州等竞争对手。

      ——从前景看,由于深圳的产业定位仍偏重服务业,未来产业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堪虞。进入新世纪,深圳市在十五计划中将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和物流业确立为三大支柱产业,并制定了优先发展的方针和全方位的扶持政策。如此产业定位凸显了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用用,名为“三分天下有其二”,实为“三分天下有其二点五”——因为高新技术产业还可划分为高新技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这预示着深圳的产业格局将进一步呈现出“类香港化”特征,深圳将加速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由于服务业的涉入门槛相对较低,上述产业定位实际上已在实践中产生“放大”效应:近三年1-6月全市基本建设投资分别增长2.0%、2.3%、0.1%,而房地产投资却分别增长21.2%、16.0%、20.9%。也就是说最近几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主要是由房地产投资贡献的,而包括工业设施与装备投资在内的基本建设投资一直呈疲软状态。这无疑将严重影响深圳工业发展的后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