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你如今还“特”吗?

作者简介:
苏东斌 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 周本辉 珠海市副市长 李统书 汕头市委书记 林其屏 福建省社科院副院长

原文出处:
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全新时代背景下,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经济特区是否还“特”、还要不要“特”、能不能“特”等问题越来越为人所关注——特区,你如今还“特”吗?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3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背景: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20多年来,经济特区发挥了技术窗口、管理窗口、知识窗口和对外政策窗口的作用,对改革开放的贡献功不可没。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特区路在何方、如何继续生存和发展等问题日益紧迫地摆在各特区面前。为此,我们特组织这组联合专访奉献给广大关心特区走势的读者。

      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苏东斌教授认为——

      深圳:优势犹存 忧患渐显

      时下,经济特区的概念只有象征性的涵义,但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典型还是有独特优势的

      经济特区是针对当时国内实行计划经济的广大地区而言的。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家给予特区的优惠政策在实质上已消失,特区也只有象征性的涵义了。不过,深圳作为特区的典型,还是有其独特优势的:第一是体制优势。深圳的市场经济成熟度在相当时期内仍会高于其它城市,为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二是区位优势。深圳能够更好地借鉴港澳的体制资源,并为扩大开放奠定良好基础;第三是结构优势。深圳把高技术产业定位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完成产业升级奠定良好基础。当然,优势是建立在20多年改革与发展所积累起来的物质基础上的,每年300多亿元的财政收入为400万城市人口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经济保障。

      特区的优势在子创新。这是灵魂和动力之源。只有继续“敢闯”、“敢冒”,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达到体制创新的结果

      深圳并不存在迈向市场经济体制中先行先试的垄断权,且自身发展又受到教育滞后、人才不足等因素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不会永远是一条上升的直线。可见深圳市委把增强忧患意识郑重地提出来是有战略眼光的。关键不是去保持一个“特”字,更不是样样争取“率先”与“示范”,而是继续实施“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求发展”的战略安排,继续秉承“敢闯”、“敢冒”的“深圳精神”。惟其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达到体制创新。

      (本报记者 胡谋采写)

      珠海市副市长周本辉畅谈——

      珠海:推进新型工业化 增创发展新优势

      “特”与”不特”是辩证关系。特区在开改革开放之先河、与国际接轨方面有其优势,仍走在全国前列,特区还“特”

      从中央给予优惠、特殊政策的角度看,特区已不“特”。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没有了优惠政策就不是特区了。特区在开改革开放之先河、与国际接轨方面有其优势,仍然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走在全国前列。从这个角度讲,特区还“特”。

      经济特区已具备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经济特区还有“特”的必要

      珠海已创造和积累了五方面的优势:一是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加速发展的最重要优势;建立起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三级经营管理架构;建立完善了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商用土地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覆盖范围比较广泛、险种比较完备、法规制度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初步建立了适应世贸组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珠海从1999年开始将行政审批项目从815项锐减至现在的96项。三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优势。四是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道路,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实现了“绿色财富”与“金色财富”同步增长。五是形成了外向带动优势。

      优势是宝贵财富,也成为下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珠海新的发展思路主要是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工业西进”、“城市西拓”战略,着力加快新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珠海将抢抓加入世贸组织的先机,继续在开放、产业、科技、体制、环境等方面增创发展新优势,为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先行探路。

      (本报记者 赵京安采写)

      汕头市委书记李统书提出——

      汕头:找准定位 经济强市

      在新形势下,特区仍应发挥对外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且其窗口和示范作用必定更加明显

      李统书分析说,首先,从某种意义上讲,继续设立经济特区符合WTO的基本原则;其二,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的现状决定了特区存在的必要性;其三,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表明,特区试验田的作用仍未消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经济特区是在旧体制框架下实行对外开放,其能量尚未完全释放出来。

      重要的是特区应找准新定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闯出一条新形势下特区发展的新路子

      一方面,就汕头的发展而言,特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坚定不移地增创优势,继续办好特区;另一方面也应顺应形势变化,找准新定位,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闯出一条新形势下发展的新路子。

      在新形势下,经济特区的关键是要从“政策性特区”向“制度性特区”转变,即从原来主要依靠政策转型到借助制度创新发展

      李统书指出,相对于其他特区而言,汕头继续办好特区的特珠有利条件还在于侨乡优势明显。汕头是著名侨乡,其中80%侨居东南亚,侨资侨力十分丰富。此外,汕头的“特”还在于拥有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优势。这一特殊优势,为汕头形成阳光政府、文明社会创造了条件。现阶段,汕头已确立了建成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为此必须进一步增创优势,重点在观念和体制创新上下真功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