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开发区产业结构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谢守红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系,湖南 衡阳 421008 周向红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所,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内容提要:

开发区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开发区内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本文从产业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和行业结构三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两类主要开发区进行分析,认为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已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基础,但整体上技术层次不高,产业结构趋同,外资占据主导地位,自主创新机制弱,产业的持续国际竞争力不强。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3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开发区数量最多、类型最齐全、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长江三角洲开发区投资环境日益完善,招商引资成就巨大,已经成为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的出口创汇基地和高科技发展基地。到目前为止,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国家级保税区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个以及省级开发区88个。本文重点研究长江三角洲范围内国家级的工业型开发区,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

      1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结构特征

      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我国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来发展工业和进行出口创汇的特殊政策区域,一般都选择在母城区以外另辟新区,其产业相对于全国或母城区产业来说,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区内几乎没有现成的完整的产业基础,但作为母城的特殊组成部分,开发区的产业又不是完全独立和不相关联的。开发区产业结构的形成,既受到外资投向的直接影响,又受到开发区所在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的制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发区的任务就是在这二者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各自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由于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坚持以“三为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其产业结构特征突出表现为内部的工业结构特征。

      1.1 形成以多行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后,首要任务便是招商引资,随着不同项目的进入,开发区内逐渐形成了多业并存的产业发展格局。从长江三角洲各经济技术开发区来看,其行业多集中在电子、机械、化工和纺织等四大行业(见表1)。

      表1 长江三角洲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行业分布

      经济技术开发区 主要行业分布

      南通

       纺织、化工、食品、服装、电子

      杭州

       电子通信、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型家电、生物医药

      宁波

       能源、石化、钢铁、纺织、机械

      萧山

       轻纺、机械、化工、食品、电子

      昆山

       机械、电子、食品、织染、精细化工

      苏州工业园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医药和医疗用品、食品工业

      大榭

       仓储集散、石油炼制、冶金、机电、轻纺

      上海闵行 饮料、普通机械、电子通信、化学、医药

      上海漕河泾电子通信、电气机械、仪器仪表、运输设备、食品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特区开发区年鉴2000》和各开发区内部资料整理。

      1.2 工业技术结构层次不断提高

      近年来开发区大力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招商引资,尤其是向跨国公司和国际性大型工业企业招商引资,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引进项目的特点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较高。同时也引起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虽然是处于成熟期的技术,但仍然具有部分国际领先的优势。反映在产业结构上,一批新兴工业部门在开发区内得到迅速崛起,如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等,在这些行业中,也产生了一些技术层次高、技术含量高、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高的“三高型”企业。工业技术结构层次的提高相应带来了工业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1.3 外资工业居重要地位

      在开发区建设初期,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和吸引外商来区兴业,创办了一批对开发区的发展起支持作用的内资企业,但工业项目不多,主要为仓库业、商业、饮食业等服务业。在发展工业上,开发区一直以吸引外资为主,外资工业在开发区中已普遍占据主导地位,其产值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均达到一半以上,有些甚至达到90%以上。例如,在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内,2000年末有工业企业87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42家,外商独资企业11家,中外合作企业2家,内资企业32家,“三资”企业完成的工业产值占开发区总量的82.8%。在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资工业更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其产值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99.2%[1]。

      2 高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

      2.1 已形成以高科技和开放型为特征的产业基础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设置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提高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使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二是促进我国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与国际化[2]。长江三角洲各国家级高新区紧紧围绕这两个主要目的,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已逐步形成以高科技和开放型为特征的产业基础。

      1)积极引进、利用、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形成一批新的产业群和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以苏州高新区为例,大批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进入使区域科技发展有了活水之源。目前已有20%的区内产品与不断更新的国际先进技术保持同步发展,并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和新型材料等为主体的新的产业群和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其中鼠标器、液晶显示器、彩显扫描仪和电脑主板等一批产品在国际市场同类产品销售中占到30%~50%的份额。苏州高新区和无锡高新区、上海高新区一起成为我国首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基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