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3日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15周年,许多朋友都在庆祝这一天,也都在反思这15年。人们之所以要反思,就是因为十五年来海南的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问题,发展不像人们预想得那样顺利。 一、我们的反省不能过头 近来讨论十五年来得失的朋友很多,由于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确实不如预想得迅速,负面的评价自然就会比较多。不过我认为,我们的讨论不能仅仅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脱离我们的发展起点,更不能把本来就不存在的机会,统统说成“我们丧失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乍看上去似乎很多,实际上寥寥无几。比如有的朋友说:“‘房地产热’、‘股票热’、‘开发区’热时来海南的资金那么多,只要把其中的一半投向海洋产业,今天的形势就大不一样了”,就是这样的一例。因为当时确实有巨额资金从全国各地涌入海南,不过它们都是为谋取暴利而来的。海洋产业并非暴利行业,根本就不可能吸引数以百亿的社会资本。又比如有的朋友把洋浦开发区作为一次失去的机会,然而他们忘记了,即使没有1989年那场“爱国”、“卖国”之争的风波,洋浦开发也不成其为一次真正的机会,因为1990年中央就宣布开放上海浦东,投资者们的注意力马上就转向。短短的一年时间究竟够干什么呢?还有所谓“封岛”,姑且不论中央本来并无意图,就既成事实而论,有关的大讨论一方面确实刺激了国内资金短期内的大量涌入,但另一方面大量资金的涌入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物价、地价、房价的飞涨,成为“泡沫经济”的直接诱因……。照这样一个一个地排除下去,能够站得住的机遇恐怕剩余不下几个了。 海南人民长期生活在贫困落后之中,历来讲求实际,本不存有迅速富裕起来的幻想。只是在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的特定的环境下,才产生了过高的期望。而且,建省、办经济特区最初五年,由于中央特殊优惠政策的巨大威力,海南也确实出现了超乎常规的高速发展,人均GDP从全国平均水平的83%,一下子追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03%。假如政策环境不发生后来的变化,实现中央对海南发展的“三步设想”也并非不可能。然而第一,上海浦东的开发,使海南不成其为“最特的特区”和“最后一个特区”;第二,1994年外贸体制改革,又使经济特区最主要的政策优惠“普惠化”,特区与非特区的政策落差急剧地缩小;第三,海南又发生了“泡沫经济”,不仅拖累了全国各地的金融机构,更使自己的金融机构呆坏账目高达90%以上。于是,在一没有基础,二没有政策,三没有银行贷款的艰难条件下,连续三年GDP发展在全国殿后,就成了大势所趋。假如把所有这些账都算到省级决策人的头上,显然有欠公允。 我们不能忘记,海南的发展起点究竟有多低。1987年的财政收入只有2.9亿,无论从经济的总体规模、产业发展水平还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各个方面,都是原广东省内最为贫困落后的地区。有些朋友说些气话不难理解,可当真要回归广东省就未免可笑。看看我们2002年的财政收支吧:地方财政收入才52亿,国税收入29亿,财政支出却有98亿,换句话说,就是国税收入全部返还,还要靠国家帮助17亿。这还没有算上从各个部门和市县“跑部钱进”的收入。不错,广东除珠江三角洲之外的绝大部分地区,前几年都有能靠从省财借钱发工资,作为中国的首富之省,广东省的各部门也确实有钱可讨。但是同调动全国资源的中央各部委首长们相比,广东厅长们手里的钱毕竟还是小钱。海南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在国家那里得到了关照,岂是广东时代可比!倘若连这个账都算不过来,那真是要贻笑大方了。 所以,不要说不办经济特区,就是不建省,海南也绝对不会有今天。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十五年的成绩都是主要的。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二、若干重大失误需要回顾和总结 肯定成绩不等于回避问题,我们确实有许多的重大决策失误需要回顾和总结。这些重大失误包括如下方面: (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个问题最突出地表现在1998年以后。由于顶不住社会各界的集体非理性思潮,也是由于当时中央为了应对亚洲金融风暴、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了8%的年度增长指标,海南也不得不提出了经济增长的高指标。但是如前所述,此时仍然是一无产业基础、二无政策优惠、三无银行贷款,要实现高速增长就只有“一手高指标,一手乌纱帽”。这样硬压出来的高速度,自然少不了虚假政绩和数字泡沫。结果适得其反,恶化了投资环境,进一步减少了外来投资,减少了就业岗位,实际上放慢了经济基础发展。 而更为严重的是,同样是在集体非理性思潮的干扰下,我们还制定了一个脱离实际的“十五”计划,要求21世纪的前十年经济增长翻两番,第二个十年再翻两番(相比之下,广东“十六大”之后提出的目标是:前十年翻一番,后十年再翻一番)。假如不是2002年海南省“第四次党代表”的修正,这项计划就要成为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上长期干扰我们的谬误。 (二)片面追求加快城市化建设,忽视了“三农”问题。无论是城市化建设还是解决“三农”问题,都离不了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发展。然而,海南的实际情况是,为城市化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过于超前,为解决“三农”问题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过于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