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052(2003)02-0073-05 入世后,厦门经济特区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有存在的必要,其发展空间、后劲又在哪里?这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现实问题。因为,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坚定的信心。本文将对厦门经济特区要不要“特”;“特”在哪里;能不能“特”;如何“特”,作一些考察,为厦门特区重新审视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提供参考。 一、厦门经济特区要不要“特” 经济特区在一定意义上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一种现实选择,其发展历史是一个逐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我国入世后,经济特区是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重要桥梁,经济特区仍然有存在的必要。厦门经济特区也不例外。 1、从世界范围看,世贸组织框架与原则从来没有不允许类似经济特区在内的各种特定形式的特殊经济区的存在,小至各国在其国内一定区域内建立的各类特别经济发展区域,大至国与国之间形成的区域性贸易同盟,都是允许的。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包括许多WTO成员)建立了1000多个经济特区,它不仅不与WTO的原则矛盾,而且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的日益明显,各国的经济特区正在增加,这种以境内关外为主要特点的经济自由区,对贸易、金融、投资和人员流动实行自由政策,除少量违禁商品外,大部分商品可以自由进出,对吸引外资与先进技术有很大的优势,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当然这些特定形式的特殊经济区的存在必须符合世贸组织的相关原则。而从各国的实践来看,不少世贸组织成员都设立了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自由港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同世贸组织原则相矛盾,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各国的经济特区仍在发展。虽然不同成员的经济特区形式和实施政策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这些经济特区对促进贸易、吸引外资与先进技术仍有相当优势,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2、从我国经济特区看,中国特区的发展与入世并不存在冲突。我国入世后,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并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为入世后特区的继续存在与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新的开放格局下,特区要不要“特”的最为主要的根据在于其是否有必要被赋予特殊的历史使命。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初步建立、对外开放也以入世为标志发展到新的阶段,但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国家原来赋予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发挥经济特区的“窗口”、“试验区”和“排头兵”的作用不仅没有终结,而且随着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深化,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入世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既非齐步走也非一步到位,体制改革与完善也尚未全部完成,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仍有必要,特别是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需要有示范地区,所有这些依然是经济特区继续存在的根据与理由。 3、从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看,判断某一个特区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它是否失去了示范和带动的作用?厦门特区成立以来,全面推动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产业升级,加快建设海湾型风景城市步伐,经济一直高位运行。从1981-2001年,国民经济以年均18.3%的增幅快速增长,城市经济实力得到极大增强。2001年,厦门市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800.5亿元,产销率高达98.4%,两项指标均跃居福建省首位。其中产值占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7.73%,凸显了厦门在福建省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2002年1至10月,厦门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在福建省9地市和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居前列。预计2002年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将分别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7%,规模工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都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厦门火炬高新区自1990年创办以来,不仅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高新区的核心区继2001年实现129亿元工业产值和5.6亿美元的出口额后,2002年1月至7月又实现工业总产值113.7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0.5%),出口交货值7.47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的16.1%),分别同比增长67%和191%。2002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幅度位于全国53家高新区的第3位,二季度上升到第2位。此外,2002年又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通过了“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被批准申报“联合国人居环境奖”。2002年,游客已超过1000万人次,标志着厦门旅游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充分印证了温馨厦门对游客的吸引力。许多跨国公司也把厦门作为交流、培训、传播信息的首选地区。同时,厦门的环境质量、交通条件和对台区位优势也是吸引国内外客人的几个重要因素。这些具体指标和称号,充分显示了厦门特区的特色及示范和带动作用。 加入WTO使特区的发展失去政策方面的优势,但在信息不对称、体制、观念等各方面存在较大距离的状况下,经济特区作为在市场化进程中先行一步、与外资外商合作已积累了较多经验的特殊区域,应该、也必须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沟通内外的桥梁作用,特区的“特”不应该消失,它们仍需发挥独特的作用。 二、厦门经济特区要“特”在哪里 厦门经济特区的新使命是从“中国”经济特区走向“世界”经济特区,即自由贸易区。“特”的含义就是让厦门经济特区快于和早于其他地区实现自由投资和自由贸易。由于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自由贸易的关键因素是发展中国家能在何种程度上早日实行零关税政策。厦门经济特区应当比其他地区早一步,即先行一步。也就是说,厦门经济特区要“特”在先行一步。具体就是“特”在以下几个先行一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