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台湾经济出现“双向衰退”:企业不敢投资、民间不敢消费。台湾民众对经济前景及当局能力缺乏信心。台湾经济的衰退,进一步恶化了经济环境,使台湾步入“准边缘化”。“三通”是摆脱这种衰退的根本出路。 一、台湾经济出现“双向衰退” 以台湾经济增长每10年平均增长率作为一个台阶来看,台湾经济是沿着台阶下滑,70年代增长率是10%,80年代是8%,90年代是6%,新世纪初的10年大约应有4%。但事实上,仅就近3、4年统计,平均经济增长率已不到4%,2001年更创下了50年来空前的负增长(-2%)纪录。任何一个经济体,随着发展阶段的成熟,增长率的下降是自然的现象,然而台湾近几年的急剧下降,甚至出现了衰退,毕竟不太寻常。台湾经济出现“双向衰退”。 1、消费衰退。到2002年底,台湾首次连续两年物价呈现负增长。消费者物价指数(CPI)2002年下跌0.2%,是台湾有纪录以来的最大跌幅。CPI继2001年下跌0.01%,2002年又再下跌,台湾已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通货紧缩的定义。其实台湾经济最主要的问题还不在于通货紧缩,而是失业问题。因为只要失业问题能够改善,增强民众的消费信心,通货紧缩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台湾的失业人口高达5.31%。面对经济景气低迷、失业率节节升高、街头游行不断的局面,台湾当局向失业者开出两张“支票”:一年内将失业率降至4.5%以下;未来两年每年编列230亿台币预算以创造7万到10万个临时就业机会。此项计划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何处去找这每年230亿新台币的巨款。目前台湾当局预算捉襟见肘,根本不可能拿出这么多资金。即使230亿能够筹到,靠短期行为解决失业问题也只能解决暂时就业者,一旦无力投入,暂时就业者又只得再度加入失业大军。预估在可见的数年之内,失业率都将保持在5%以上的高水平。因而,消费衰退就难以避免。 2、投资衰退。任何经济体长期的繁荣与发展必须靠持续不断的投资。近年来,台湾经济持续恶化,岛内投资连续两年出现罕见的负增长。与此同时,企业家挟着资金加速外移到大陆内地,愈来愈多的厂家急切地将眼光投向大陆。台湾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经济快速增长正是来自于源源不断的投资注入,但2001年的台湾民间投资却出现了罕见的-29%的增长率。2002年1到9月,则在2001年已出现负增长近3成的基础上,再度出现了-12%的增长率。至于侨外投资的表现则更令人吃惊,2002年与2001年同期相比的增加率竟然是-47%。据《大公报》报道,从台湾《天下》杂志连续11次的外商投资意愿调查发现,近10年外商对台湾投资环境一路看坏。调查显示,虽然未来两年计划扩大对台湾投资的比率为19.7%,比两年前的15.2%略有提高。但是两年内决定缩小规模甚至撤资的外商比率则创下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高,达到15.8%。同时,据《天下》杂志的另一针对千大台湾企业CEO所作的调查,55%的CEO表示未来两年在台湾的发展计划将维持现状,21.8%的CEO认为明年景气比今年差,只有23.6%的CEO感觉明年景气将变好。 由于民间投资、外商投资、官方投资下滑,使得台湾投资率(投资毛额占GNP比率)降至17.1%,创下近40年来新低纪录,显示岛内投资衰退的情况极为严重。据香港中通社报道,台湾“主计处”表示,自1963年、有统计以来,台湾的投资率几乎都在20%以上,1972至1981年这10年间的平均投资率更高达30.9%;1986年投资率虽一度降至17.12%,1987年即升逾20%,此后一直在22%至26%之间。至2001年大幅降至17.35%,2002年再降至17.1%,连续2年投资率降至17%,为近40年所仅见。相比之下,虽然日本近年来景气低迷不振,通货紧缩日趋严重,但是日本的投资率一直维持在24%以上;2001年日本投资率达24.84%,韩国26.7%,新加坡24.1%;至于中国大陆近年来的投资率更在38%以上。 二、“双向衰退”的原因分析 民进党主政两年半来,失业率一个月比一个月高,经济增长一年比一年低,治安状况与社会安全一天比一天差。台湾经济出现“双向衰退”,主要原因是民众对经济前景及当局能力缺乏信心。具体原因有: 1、政治因素。 政党轮替后,台湾当局意识形态挂帅,“核四”停建、缩短工时等案引发朝野严重对峙,政经环境急遽恶化。与此同时,不久前又出现的“财划法”复议、“老人津贴”修法、八寸晶圆赴大陆投资、“台独公投”等问题,再加上近期的“一边一国”论等所引发的岛内政经震荡,冲击投资及消费者信心,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台湾当局在大陆政策上一直采取“戒急用忍”,现在虽然改成了“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但两岸之间的直航仍旧难以实现。虽然大陆针对两岸直航的定位提出了“两岸航线”的新说法,这一提法避开了两岸原本各自坚持却又难为对方接受的(台湾方面主张是“特殊国际航线”,大陆方面主张是“特殊国内航线”)困局,从而有了乐观的预期,但未来事态究竟如何发展,还要视台湾当局的回应而定。政经环境恶化使得投资环境迅速恶化,再加上大陆经济快速发展,投资环境日益优化,对台湾企业产生的磁吸效应,使台湾民间投资锐减,产业外移,机械设备需求减少后使得进口下降,关厂歇业上升并造成失业率飙升;而且产业升级缓慢,财政赤字恶化,金融机构逾放增加,整体竞争力衰退。 2、经济因素。 东南亚普遍出现物价下跌现象,台湾面对“输入性通货紧缩”的压力日增。而内部又有自发性的紧缩因素,即银行体系的资本紧缩和信用紧缩。全体银行实际净值约为账面净值的四成六,至少有三分一银行净值为负数,另有三分一银行净值严重不足,必须大幅增资,才能达成8%资本适足率要求,这种现象就是资本紧缩,如不能适时注资本,许多银行将倒闭,并牵连正常的企业和银行,金融业呆账也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台湾实际上已出现信用紧缩现象,据“央行”统计,主要金融机构的放款和投资,2000年衰退1.02%,2001年9月衰退3.22%,其中对民营企业放款与投资更衰退5.22%。房地产泡沫破灭,房市已连续低迷逾10年,经济低迷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