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的经济视角看深圳

——寻找深圳经济发展的“非政策”引擎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鹏程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3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三个相悖的经济现象

      跨入2003年,就有一条让深圳人格外关注的政策性新闻,即从今年1月1日开始,国家取消深圳“地产地销”减免增值税的政策优惠。

      深圳享受这一税收政策优惠已有近20年的历史。1984年,中央政府对深圳等几个经济特区实施了一条“地产地销”减免增值税的政策优惠,即在经济特区内进行生产并在本特区内消费的产品减免生产环节增值税。据了解,中央政府这一税收政策的调整,将使深圳地区在2003年新增加约10亿元的税赋。该政策的施行将牵涉深圳2000多家工商企业。无论是从企业承担税赋的压力,还是从深圳消费者多增加生活开支的角度去分析,这约10亿元新增的税赋总是由深圳城市自己去慢慢咀嚼消化,中央政府不可能再替你“买单”了。据了解,目前深圳企业还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这也是特区“硕果仅存”的一项税收优惠政策。

      如果从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及区域经济竞争的大环境去分析,这一深刻影响深圳城市经济发展的取消优惠,我们用“格外关注”等字眼来描述深圳人迈入2003年的心境及处境是再恰当不过的。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在2000年9月之后,深圳城市经济环境出现了重大变化,使深圳城市经济在中国新一轮的竞争格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打击最大的莫过于深圳经济重要的一翼——金融证券业。2000年9月,深交所停发新股,深圳这座素有资金蓄水池的城市开始出现资金“水荒”问题,使深圳城市的资金汇集效应开始减弱。据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万寿分析:深圳主板停发之后,深圳GDP损失六七十个亿,资金流失保守估计也有一两千个亿。更重要的是,深圳金融产业失去了支柱,城市丧失了庞大的资金吞吐能力。如果一个城市失去了强大资金的支持,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经济发展活力的“血液”。

      当然,面对自己城市在政策面前的失宠及城市自身竞争优势的不足,一个让深圳人更为焦虑的事情也终成事实,大量外资及跨国企业总部纷纷流向或迁往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地带。据一份资料介绍,在上海投资的全球500强企业中共有276家,而深圳仅有500强企业投资87家。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利用外资出现“爆炸式”增长。2002年度全市共引进合同外资100.6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14亿美元,两项指标均高于深圳2002年外资引进水平。同时,世界500强企业有81家已在苏州落户,这一数字已与深圳十分接近。

      不过,我们比较去年深圳与全国其它城市以及国际经济的经济数据也会发现这样一个“二元矛盾”的经济事实:即深圳在优惠政策丧失及长三角城市经济迅猛发展的两面夹击之下所面临很大的挑战是一个公开的事实,而深圳经济发展依然一路高歌平步青云牵领中国经济领头羊的地位未变也是一个公开的事实。

      这一经济“二元矛盾”的事实,可用深圳经济三个相悖的经济现象演绎。首先,是深圳外贸出口大幅增长与世界经济低迷反向增长的矛盾。受前年“9·11”事件影响,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不景气,进一步走向衰退的边缘,出现了自1993年以来的第一次下滑。美联储为刺激陷入衰退中的美国经济,曾经先后11次降息。去年11月,美国中央银行再次降息,将联邦储备金利率下调到1.25%,是41年以来的最低点。格林斯潘在讲话中解释,“各行各业不景气,经济仍然无法摆脱颓势”是美国中央银行去年11月降息的主要原因。

      而以外向经济体系为主体的深圳城市,2002年的进出口、进口、出口总额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纪录。外贸出口深圳全年进出口突破87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其中,全年出口总额达465.24亿美元,同比增长4.23%,连续1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7。

      另外一个相悖的经济现象为,在全国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与上海及苏州等城市相比,深圳经济发展的势头并没有受到挤压,依旧风光迷人,是受外商青睐的城市之一。2002年深圳GDP达到2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304亿元,增长20%。去年,深圳吸引外资超过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占全国引进外资总量的1/10。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深圳,不仅大力增资扩股,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而且积极加盟深圳产业链。

      还有一个就是在全球IT业都处在“冬眠状态”的时候,深圳IT业却是满园春色,一派喜人景象。去年,我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650亿元,增长2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5亿美元,增长36%,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3.2%。外界传闻因世界通讯行业不景气的华为,去年仍实现完成合同销售额220亿元的佳绩,实现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与前一年同比大幅增长近70%。这就让人们有些迷惑不解了:在深圳城市经济环境恶化及竞争优势渐失的大背景下,深圳经济为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深圳产品为何笑傲国际市场?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我们完全可以确定,排除“政策性”的经济引擎之后,深圳经济发展是肯定有一个足以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非政策”的经济引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