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海南经济的三大期待

作 者:
何雁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特区展望

内容提要:

急促的马蹄声过,2002年成了历史中的镜像。新春爆竹声鸣,我们迎来了2003年,羊年吉祥。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3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03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顺利实现今后五年的各项任务至关重要。在海南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长汪啸风发表了《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0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4.52‰,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乐观的计划缘于对现实的充分考虑以及十足信心。诚然,经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延续的过程,并不是新的一年就意味着必然有所突破。可是,正所谓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经济的运行还是有脉络轨迹可循的,逝去的日子的点滴积累,往往会产生量变到质变的效应。回望昨天,立足今天,我们有理由期待!

      期待一:新海口带来的亮点。行政区划扩大了10倍,能否真正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2002年9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海口市调整行政区划。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撤销原琼山市和原海口市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以原琼山市和原海口市行政区域为“版图”,设立海口市琼山区、秀英区、龙华区和美兰区。

      规模过小一直是困扰海口乃至整个海南省发展的瓶颈。原海口的人口总量和经济实力只相当于发达地区普通县级市的水平,无法成为与所在区域的大都市(香港、广州、深圳)相互衔接和呼应的中心城市,也无法形成全省经济的聚集地和辐射中心,阻碍着海南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在海南“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海口两翼——即长流新区和琼山新区的开发建设,促进人员、资本等生产要素和建设项目向这一地区聚集,用5到10年的时间使海口市发展成为城区人口100万以上,对全岛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

      “海口市要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抓紧调整和优化总体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两地一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医药、机电、饮料、食品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和壮大琼北工业基地;积极发展信息、运输、贸易、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尽快形成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地;创新和引进先进文化,健全民主政治制度,使海口市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新一届政府对新海口盼望之切。

      据海口市副市长袁秀梅透露,由于海南最大的河流——南渡江贯穿琼山,两市合并使得城市发展空间大大拓展,由沿海城市逐步发展成为沿海、跨江城市,城市布局与上海和广州相似;新海口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两市合并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科学合理地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增强中心城市和产业带动作用;同时,合并后城市资源更加丰富,在新海口总体规划下,各种资源将得到优化整合和有效利用,为做大经济规模、做强优势产业奠定基础。

      海口市政府认为,琼山市的并入为海口打造新的旅游格局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加快“琼州海峡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实施。同时,通过延伸旅游产业链,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发展会议、会展产业,把海口建设成为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商务会展、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外向型国际性热带滨海城市。

      区划调整后的新海口急剧扩大,人口由80多万增加到150多万,土地面积原236.4平方公里扩大到2304.8平方公里,扩大10倍。调整后的新海口GDP占全省的40%,财政总收入占全省的5%,利用外资占全省的60%,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55%,贸易总额占全省的70%。

      根据规划,新海口的经济增长潜力十分巨大,预计到2005年,新海口的GDP将达到400亿元,约占全省的40%;社会需求规模扩大,特别是两市合并后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进一步扩大,这样会进一步刺激投资,同时也给投资商提供极好的投资发展机遇。为确保合并后新海口真正达到1+1大于2的目标,海口市政府正在做产业布局新的规划,新海口工业将重点发展汽车、摩托车、医药、烟酒饮料等产业,包括建设高规格的汽车工业城和生物医药城,全力打造成为海口高科技工业基地。

      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海口市委书记王富玉向全体市民描绘了一个宏伟的新海口蓝图:到2010年,全市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提前1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2020年,达到8000美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期待二:“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粤海铁路的魅力年内能否初现?

      海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典型的岛屿经济,薄弱的基础设施制约着岛内市场的培育。推动海南的大发展,必须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合作,实施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从而构建吞吐自如的大市场,营造迅速快捷的现代物流体系,越来越成为大多数海南人的共识。

      从基础设施抓起,让良好的环境托举海南的优势,海南省几十年来苦心架构着一个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粤海铁路的建成通车,标志着这个交通网络的最终形成。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优势首推资源,包括热作、旅游、矿产、海洋等四大类。但这些资源,特别是前三类,都是相对于国内才有优势,必须依赖内地市场的需求才能拉动。“海外孤岛”的自然地理特点决定了海南与内地之间的物流比其他地区间相比有着较高的运输成本和较多的运输周转环节,以及环节的增多所造成的中间派生成本的增加。与此同时,随着海南省以油气化工为主导产品的新兴工业、热带高效农业和度假休闲旅游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陆岛之间的运输能力已不能满足海南与大陆经济交流的需要。粤海铁路通道的贯通,被海南人民寄托着打破制约海南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的期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