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品牌战略的六大趋势

作 者:
薛可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鹏程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3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深圳的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据统计,深圳去年工业总产值已逾3000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00多亿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近几年,深圳市政府和各企业开始大力支持、发展深圳的品牌,迄今为止,深圳已有了创维彩电、康佳彩电、长城PC机、金威啤酒、百丽皮鞋、富安娜床上用品、长城服务器、泰丰888电话机(座机)、飞亚达手表、依波手表10个中国名牌产品,深圳中集集团也被确定为向世界名牌进军的16强。

      强势品牌发生了正面碰撞

      经过20年的发展,市场经过了杂牌与杂牌的混战,名牌对杂牌的淘汰战,最后必然会迎来名牌与名牌的遭遇战。

      20世纪80年代,深圳经济特区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市场上许多商品还处在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从企业到消费者都没有品牌意识,人们只是盲目地生产着“雷同”的产品,简单地消费着必需的商品,根本没有想法,也没有办法去区分商品的品牌。即使有一些进口产品,当时的消费者也只能简单称之为“日本货”、“美国货”、“韩国货”等,甚至通称为“进口货”;到了90年代,深圳已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先者”之一,品牌意识也随之产生和深入了。品牌专卖店、品牌消费成为时尚,“城市俪人”、“金盾西服”、“一致药店”等专卖店在深圳的街市上都能找到,人们也从盲目的简单消费开始走向了品牌消费。那时曾流行这样一句话:“身穿皮尔·卡丹,手拿摩托罗拉,腰别索尼Walkman,脚蹬老人头,开着BMW”。虽是一句笑话,从中却体现出老百姓的品牌消费意识。此时的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走向了买方市场,短缺经济走向了过剩经济,品牌成为共识。

      到了21世纪的今天,综观深圳的市场,能生存下来的几乎都是强势品牌,市场竞争成为强势品牌之间的遭遇战。如同游击战转向大决战一样,稍有不慎,一个强势品牌就会败下阵来。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天霸表”、“海霸表”,曾在深圳风光一时,但现在市场上却很难觅其踪迹。应该说,强势品牌的遭遇战从方式到手段都与以前不同,“赢家通吃”,已成为通向成功的必然之路。挤不进行业的前3名,就很有可能沦落为地方的区域品牌,这种惨状是必然的。

      品牌延伸已进入理性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进行过许多大跨度品牌延伸,从海尔冰箱到洗衣机再从白色家电到黑色家电;长虹从彩电到空调(即从白色家电到黑色家电);娃哈哈从口服液、果奶到纯净水、非常可乐;康师傅从方便面到茶饮料、水制品等。深圳的企业也不敢落后,康佳从彩电到电话;爱华从收录机到电脑等,这些都是品牌延伸的成功案例。当然,也有爱多从VCD延伸到5大产品系列的失败个案。

      进入21世纪后,我们几乎没有再发现大的品牌延伸的现象,相反更多的是收缩战线集中专业化的例子。像百事可乐退出肯德基而潜心做饮品,像深圳的万科卖掉盈利状态很好的万佳百货专心做房地产。这种放弃延伸,向专业化发展,集中兵力强化主业的趋势在2003年会有增无减,它使品牌的延伸更加理性。

      个中的原因是因为随着市场发育的日益成熟,品牌延伸的空间越变越小。再加上国际大品牌的全面介入,主业竞争空前残酷,许多企业不得不将有限的人力资源、资金和管理资源集中于自己的主业,与竞争对手进行殊死搏杀。外围非主业本来就没有空白地带,延伸进入新行业的成本又越来越高,而且主业还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和闪失。因此,今年和明年,仍有大量的企业会不惜断臂剥离与主业不相关的业务,集中兵力做好主业。有“强”才能谈得上“大”,“大”是“强”的基础。

      品牌创新被空前重视

      过去的几年,深圳的品牌老化现象非常严重,品牌创新能力普遍不强,不仅一点新意都没有,就连广告与公关都表现得极为中庸,优秀的作品出奇地少。为此,有些专家直接地将此现象形容为品牌界创新能力的“疲软”。

      品牌创新力不足是深圳品牌“短命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品牌都是这样,当一种形象支点初显成功后,就难再突破了,最后导致品牌力的衰竭。像康佳的"It is konka."的“世界一家人”和“康佳电视,牛!”的农村篇,无疑都是很好的卖点,但此后便鲜有佳作,略显后劲不足。品牌创新力的减弱,直接会影响到产品的销路,康佳今年的产品销售量已有下降,只居行业第四。同样,像飞亚达、三九等著名品牌的品牌创新力较之前几年都有所减弱,略显疲态,而中华自行车、蓝宝石手表、活力宝饮料等风靡一时的品牌,因品牌的创新不足,品牌极度老化,现已难见踪迹了。

      这种品牌老化和创新能力的不足的现象,在深圳品牌界具有极大的普遍性。究其原因,有难以割舍已成功的广告支点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企业没有系统完整的品牌发展战略和品牌的创新机制,导致品牌创造和创新不够严谨,有时候能撞出个绝妙创意,有时候就什么也撞不出来了。没有机制的保障,撞大运毕竟是难以长久的。

      2003年将是市场大洗牌的一年,大企业和小企业,强势品牌和弱势品牌将重新界定。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使市场充满了变数,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充满创新能力的品牌。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深圳品牌的创新问题,这样才能在新的一轮品牌竞争中获取胜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