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IT产业在大陆投资的结构演变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凤彪 杨建梅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510640

原文出处:
上海经济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以我国海峡两岸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产业为研究对象,从IT产业内部结构(以区域结构、技术结构为重点),通过对我国IT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以及台湾地区在大陆投资的IT产业(以下简称台在大陆IT产业)的区域分布、变迁及其动因分析,揭示台在大陆IT产业结构演进的本质和内在的客观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
复印期号:2003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02)11-0045-08

      一、中国大陆IT产业的形成与初期发展的历史回顾

      人类进入以微电子技术为标志的IT革命时代是以电子工业为基础的,而世界各主要工业国的电子工业,大多是从军工电子产品的生产起步,进而向民用消费类电子产品发展。中国大陆也不例外,其电子工业也是应国防建设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在建国初期,电子工业在技术上主要依靠苏联,国有电子工业执行以军工为主和备战的方针,民用电子产品的生产一直受到压制。文革期间,在毛泽东关于“将新的工业大部分应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利于备战。”的指导思想下,国家对电子工业的投资重点放在远离沿海的“三线”地区。根据原电子工业部的统计资料,至1981年,用于“三线”建设的电子工业预算内投资35.7亿元,占同期国家对电子工业总投资的64%,共建设“三线”电子企业124个,占中央部属电子企业总数的70%。“三线”建设过多地强调备战的功能和追求“山、散、洞”,忽略了生产力布局所具有的规律性,使电子工业的发展遭受了挫折。对外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子工业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国有电子企业一统天下,其科研、生产、销售等部门是半军事化的封闭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电子工业在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上曾领先于日本,但由于没有参与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分工,也很少与国外进行技术交流,在70年代中被日本所赶超。1981年第四机械工业部更名为电子工业部,标志着电子工业从军工口划归民口,我国电子工业长期被压抑的生产能力得到了释放。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家鼓励电子行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并制定许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外资发展电子工业。从此,外来投资成为我国获得电子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起源于美国,以微电子技术为标志的IT革命席卷全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破和IT产业的形成,世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台湾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的机遇,抢先获得了电脑零组件和周边产品的分包和代工生产的机会,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重要的电脑硬件制造基地。然而台湾IT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劳动力短缺等一系列难题,使其面临产业调整的压力。而启动对外开放政策不久的祖国大陆则成为其首选的产业转移对象。台湾IT产业从1988年开始进行试探性投资,带来了技术和资金,在华南地区集聚并逐步形成了电脑硬件生产、加工基地,加上国有电子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向IT产业过渡,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从而建立了大陆IT产业的雏形,并开始与全球化生产体系接轨。

      二、台在大陆IT产业在我国海峡两岸IT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贡献

      大陆IT产业从建立开始,一直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外开放政策使产业外部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所驱动;首先是80年代初国有电子工业的军转民和港商消费类电子加工业的进入,推动民用电子工业的发展,为IT产业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接着是80年代末台商带来了IT产业的生产技术、资金和国外订单,也带动了一批国有和私营电子企业,促进了大陆IT产业的建立并参与国际分工;后来是90年代中来自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进一步推动了IT产业生产规模的形成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深入考察大陆IT产业迅速发展的进程,可以发现,其全面起步是始于台湾IT产业的转移。如果说国有电子工业和港商消费类电子加工业是大陆建立IT产业的奠基石的话,则台在大陆IT产业是推动大陆IT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联系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化及其动因,可知台在大陆IT产业在海峡两岸IT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两岸政治对立,没有双边贸易政策和培育经济一体化机制的条件下,作为推动两岸IT产业建立一体化生产体系并与国际产业链接轨的主要力量,台在大陆IT产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不可代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台在大陆IT产业通过将台湾劳动密集的生产转移到大陆,不但有利于大陆的工业化进程和劳动就业,也有利于解决台湾劳动力短缺、工资费用高等难题。同时,通过运用这一低成本的供货渠道,也大大地提高其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随着两岸IT产业生产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台湾IT产业在不断地向大陆转移较高层次生产技术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产品和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广泛的调整、优化,从而充满生机活力。三是台在大陆IT产业为国内电子企业参与IT产业全球化生产体系,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提供条件并起示范效应。因此,台在大陆IT产业为推动大陆IT产业的建立,为两岸IT产业的互动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表1 1998年台在大陆IT企业在大陆各主要集聚地的分布状况

      城市台商企业总数其中IT企业数

         占比例(%)

      东莞 

       2545

         572

      

        22.48

      深圳2141 354

       16.54

      上海1320 143

       10.84

      广州580  39    6.73

      佛山288  14    4.87

      惠州286  61

      

        21.3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