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2月,日本打着“驱逐俄军”、“维护东亚和平”的旗号,对俄宣战,开始了旨在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日俄战争,战后取代俄国攫取了中国东北南部。无独有偶,10年之后的1914年8月,日本又打着“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恢复东亚和平”的旗号,对德宣战,取代了德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两次战争日本都大获其利,其手段之诡谲,实为俄、德两国所不及。 一 近代日本侵华野心最大,但因实力不足,在华扩张常因欧美列强的掣肘和干涉而受挫。“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便是明显的例证。这一事件使日本痛感孤立蛮干的危险,故而在后来一段时期内不得不调整侵华策略,走上了与强国结盟及与欧美协调侵华的道路。在日俄战争和日德战争中,日本之所以能轻易战胜对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它利用欧美列强在华矛盾,选择有利时机,先在外交上稳操胜券。 日俄冲突在1895年俄国组织三国干涉日本还辽时就已播下了火种。此后的日本在“卧薪尝胆”的口号下,积极进行以俄国为假想敌的扩军备战活动,并一直捕捉着“对俄复仇”的良机。1900年俄国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并一再玩弄花招,拒不撤兵,致使远东的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为日本施展外交手腕,孤立并制裁俄国,提供了可乘之机。 俄国对中国东北三省的武装占领,不仅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正义反抗,而且也加深了与日、英、美等帝国主义的矛盾。一直把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的日本,决心对俄“诉诸武力,决一胜负”①。英国一向把沙俄看作是它称霸远东的劲敌,也不能容忍俄国独占东北,侵犯英国在东北从对华不平等条约中取得的条约权利。早已插足东三省的美国,为扩张在东北的经济势力,希望进一步“开放”东北的“门户”,因而也对俄国独占东三省的企图防范有加。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把自己打扮成中国利益的保卫者和各国在华共同利益的维护者,一再对俄国的行动提出“警告”的同时,一方面利用英、美与沙俄在华的利害冲突,于1902年结成了“英日同盟”,并赢得了美国的支持;另一方面又利用中国的仇俄情绪,竭力拉拢清政府,力阻中俄订约,骗取了中国社会舆论的好感。当一切准备就绪后,便毫不犹豫地以突袭方式于1904年2月8日发动了对俄战争。2月10日,日本天皇在宣战诏书中再次宣称,对俄开战是为了“求文明于和平,与列国笃友谊,以维持东洋治安于永久,不损害各国之权利利益,而永远保障将来帝国之安全”②。仍以远东和平的“保卫者”自居,继续欺世盗名。 日本上述外交策略收效甚佳。日俄战争中,日本不仅得到了英、美两国财政和军事上的大力支持;而且利用清政府“联日制俄”的幻想,从中国获得了种种便利条件,清政府的政策明显地偏向于日本一方③。军事力量处于劣势的日本,据此得以战胜强大的对手——沙俄。 日德对山东争夺由来已久。早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便直接出兵攻占威海。《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以等待清政府偿清赔款为借口,竟驻兵威海达3年之久,充分暴露了对山东的野心。1898年德国捷足先登占领胶州湾,将山东划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后,日本十分嫉恨、忧虑,称此举“势必危及远东和平”④,日本议院“日夜聚议,大有攘臂出头之势”⑤。但由于当时日本侵华的主要目标是图谋攫取与台湾遥遥相对的福建省,因而当德国表示支持它对福建的要求时,才对德国占领胶州湾采取了隐忍待时的态度⑥。此后,日本帝国主义借助本国的私人商业资本加紧了对山东的经济渗透,并同德国资本展开了激烈争夺。到1912年,日本商人在烟台、青岛的商业和航运势力已超过或接近德国⑦。随着日本经济侵略势力在山东的日益增强,特别是日俄战后日本向“中国内地”扩张的野心日趋膨胀,德国统治下的山东已成为日本亟欲攫取的重要目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英、法、德等国忙于欧洲厮杀,无暇东顾;且俄、英、法三国为保住各自在华的既得利益,并防止日本倒向同盟国,均竭力拉拢日本;美国虽未立即参战,但其视线也集中于欧洲,而且还缺乏足够的实力与日本在华较量;德国当时留在远东的总兵力只有驻青岛要塞的守军5000人,且根本没有从本国得到增援的希望。而当时统治中国的袁世凯政府虽已控制了全国多数省区,但根基并不巩固,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以日本为活动基地,决意倒袁;为解决财政困难而进行的对外借款谈判也由于欧战爆发无所进展。加之袁世凯权欲熏心,正酝酿自立为帝,对内既多所顾虑,对外自然无法全力以赴。在这种局势下,“欧美列强的牵制,中国的抵抗,日本经济的脆弱性,这些制约日本对华政策的主要因素都大大缓和了”⑧。 在上述有利的国际形势下,日本在加紧进行军事部署的同时,为制造对德宣战的借口,消除有碍于日本参战的阻力,展开了外交活动。首先,以履行“日英同盟”的义务为借口,向英国提出了联合对德作战的请求,并利用英国既希望日本助它一臂之力,又害怕日本在华势力过分膨胀的矛盾心理,通过请求参战→强硬坚持参战→自行宣战等步步紧逼的狡诈手段,取得了英国对其出兵山东的承诺,“将表面上名正言顺的参战理由置之于履行日英同盟义务”⑨之上。其次,利用袁世凯政府的软弱无能,阻止中国同德国进行收回胶澳的谈判。再次,为笼络警惕不安的中国,安抚深怀戒心的美国,在1914年8月15日的对德通牒中设置了日后胶州湾将由日本“交还中国”的骗局。并一再向中、美等国表白,日本此举是为“永保东亚和平”,“并无占领土地野心”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