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尊重生命:青少年自杀行为干预

作 者:
朱槿 

作者简介:
朱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研究生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3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新疆石河子122团中学初三(3)班4名花季少女,在开完家长会的当天下午相约喝老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她们自杀的原因是学校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并排了名次。而4位女生名次排在年级的后面,由于害怕家长责骂,她们便商议一起服老鼠药自杀。

      广州一名中专学生在毕业前夕吊死在教室的门框上,据分析可能与找工作受挫有关。这名学生曾有两门功课不及格,而接收单位要求出示成绩单,这可能使他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最终轻生。

      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系一名学生因不堪忍受病痛和绝望的折磨以及经济拮据造成的心理负担,从学校10层楼的一间教室坠落身亡。

      浙江一位高中生在家以吞食化学药品的方式自杀。他的老师回忆说,这名学生在一个星期前曾因打碎教室玻璃赔过10元钱。

      呼和浩特市14岁初中生因为钢笔水甩在老师身上1次而不是老师说的4次,选择以自杀方式来挽回自己的尊严。

      由于不忍父母负担过重,广州市一名14岁女孩留下遗书吞药自杀。

      因家境贫寒产生自卑心理的吉林省一女生卧轨自杀。

      因家长禁止玩游戏机,广东省顺德市一初三男生上吊自杀。

      ……

      翻翻既往的媒体报道,青少年自杀的案例数不胜数。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设有一条心理咨询热线,在热线设立之初曾作过一次统计,在前9个月打进热线的2700人中,146人曾尝试自杀或想自杀,其中80%是中小学生。由此可见,在有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中,存在自杀倾向者不在少数。

      有关数据表明,目前青少年自杀率在全世界呈增长趋势。这引起了全社会及家庭的普遍关注。在我国,这种情况也非常严重,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成为了青少年,特别是年轻人的主要死因。统计资料显示,15岁至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就是自杀。尤其令专家震惊和关注的是,近两年,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青少年自杀者多数正值求学、就业良机,为何要选择死亡之路呢?一则则这样的消息,不仅让人惋惜一个花季生命的结束,也造成了家庭及社会无法弥补的损失。因而研究青少年自杀心理,预防自杀行为是首要的课题。

      青少年自杀的心理学理论与研究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生理上出现了急剧变化,同时也会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影响。他们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这种成人感与幼稚性的并存,使得他们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在他们身上同时体现着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失去了平衡,感受着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处于各种心理矛盾的包围中,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以顺利解决,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导致心理崩溃,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心理及行为偏差。

      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相呼应,他们的思维品质中也显示出了明显的矛盾性。在他们的思维中再度出现了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皮亚杰用来描述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的术语,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或进行判断时受自己需要和情感强烈影响的倾向。青春期的少年不能明确区分他们自己关心焦点与他人关心焦点的不同所在。他们自我中心式思维的结果之一就是:在心理上,他们制造出了假想的观众,因而感觉每天就像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与批评。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当他们感到自责的时候,便感到别人也在责备自己,所以,常会有加倍的“疚罪感”。这也是青少年自我伤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自杀者会把他们的行动视为对那些她觉得在排斥他的人的一种惩罚,他们会沉溺于想象那些自己死后所留给后人的哀伤和后悔之中。

      按照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青少年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这一阶段个体需要确定自我意识,学习社会角色规范。由于确立自我同一性之前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时间内,青少年可以一时合法地延缓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青年期又被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有了这样的社会的、心理的延缓偿付期,青年就可以利用这一时期触及各种人生观、思想价值观,尝试着从中选取一些,再检验一下是否符合于自己的东西。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如果发展健全,则个人对自己了解深刻,知道人生的意义;相反的,则会形成负向的自我认定,而迷失自己或逃避责任,造成情绪困扰,身心失衡,严重者会在冲突之下产生自杀的念头。

      随着个体的延缓偿付期的结束,个体准备步入社会,这时,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促使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趋于稳固,客观的认识自我成为可能,需要在自我同一性的巩固基础上获得共享的同一性。在这一阶段里,青年的心理存在两极性,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对双亲正反两面的矛盾情感、朋友关系中的友情和孤独、亲密和冷淡等。由于这种心理特点的存在,青年在确立价值观的过程中,很可能陷入自我同一性的混乱或扩散状态,如果个体没有形成良好健全的自我调节机制,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一些失调的行为和举止。

      青少年自杀原因与特点

      自杀是一种激烈的自我伤害的行为,它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个性特点等等。我们收集了多方的资料加以分析总结,下面列举一些被视为比较共通的特征,这些并非是直接导致自杀的原因,但它们的存在,加大了自杀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