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对青年文化和青年精神的影响及对策

作 者:
张卓 

作者简介:
张卓(1965-),男,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学院组织人事处助理研究员。

原文出处: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3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改革开放20余年,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化的扩大,使“市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生产与消费成为人们最主要的经济行为”。人们经济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而青年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理性的缺失,情感的冲动,对新事物缺少理性的批判,多了些盲目的追随,其特有的青年文化和固有的积极精神难免不受影响和冲击。今日之青年是明日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这些变化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这类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探索其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因势利导,使青年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应做的工作。

      美国心理学,社会学家帕卡森斯最先提出和使用“青年文化”这一概念,他把青年文化定位于一种放纵性的亚文化。其实,放纵性只是青年文化的表面现象,青年文化的本质特征却是反叛性。其原因有生理上的,也有社会性的。但从总的来看,在理论上,青年是新生的一代,比老一代思想活跃,对事物有新鲜感,不愿墨守成规,总是以自己的眼光看待传统和现代社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与众不同的主张。这些主张无疑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更多地则是对传统的背叛,常以夸张的形式显露出其与社会格格不入,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偏离。这种偏离就是背叛。当社会处于严重困难或严密禁锢时,偏离是激进的,具有反文化色彩,这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兆。

      青年文化的反叛性充分体现在其先锋性和情绪性上。没有先锋性和情绪性也就无从谈起青年文化的反叛性,而青年的吃、穿、住、行是文化先锋性和情绪性的外在表现。

      青年文化具有先锋性和情绪性,相应地其言行也就表现出“赶潮”与“渲泄”两种消费时尚。而对需求和欲望的开发与满足是商品经济的特长和嗜好;另一方面,青年群体在任何地区,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巨大的而且是很慷慨的消费群体,商业对于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绝不会视而不见。它必定会不断地制造出“时尚”和“流行”等产品以满足青年的消费心理,这既是对青年文化的利用,也必然会对青年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商业对青年市场的占领得益于它对青年文化的把握与诱导上,利用青年文化的本质特征,进行商业运作,主要是炒作,从而刺激消费,获取丰厚利润。

      首先看一下流行音乐的情况。鉴于青年喜新厌旧,标新立异,非理性的消费特点,商家投其所好,制造、包装流行歌手,评出“流行歌曲排行榜”,塑造“天王巨星”的形象,吸引青年的注意。他们先是按市场预测出可能具有轰动效应的预选明星,然后抛出数额惊人和包装费,利用各种媒体翻“炒”预选者,当歌星被炒得家喻户晓时,才开始卖音乐带,高价出租歌星去演片,拍片,录像等,随即便有歌友会,歌迷会制造追星族、发烧友,从而大幅度刺激消费。

      谈到流行音乐,不能不谈摇滚乐。摇滚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反叛性”。一位美国学者认为青年文化就是流行乐,就是摇滚乐。一语道破了摇滚与青年文化的关系。中国的摇滚乐是从崔健开始的。崔健的歌声代表了他那一代青年的心声和心态。一位摇滚歌手曾说,崔健敢于将自己的臭大粪揭出来。崔健唱《一无所有》时是用他的心在唱,与台下的青年产生了心理上的共鸣,他们是平凡,困惑和迷惘的一代。那不含商业味的纯情摇滚,喧嚣,噪杂,振撼着众人的心,是那一代青年真情的外露,受压抑情感的渲泄。正如一位作家所说:“与其崔健是漫不经心的歌唱,不如说他在顺口溜地渲泄一种现实青年的一种情感。现代摇滚又以它那动荡不安的情绪,强烈的节奏,迷离梦幻的空旷使青年人一下感受到它的全部意念。”然而崔健在唱完《红旗下的蛋》后,有人断言:“他老了”崔健已不再用心唱了,而是用武装了到牙齿的嘴在哼。从《解决》再到《红旗下的蛋》,满身都有是浓浓的商业味。崔健变倦了,符合了更多人,不仅仅是青年的口味。摇滚乐虽还有青年的专利,但已成为大众传唱,更多的人接受了它。青年喜欢摇滚乐,喜欢摇滚歌星,但摇滚歌星成为经商家遴选过的,能给他们带利润的人,他们已不是青年的歌者,而是商人的摇钱树。摇滚乐的原生本真丧失了。

      在服饰上,商家不断制造时尚,一会儿是蝙蝠衫那样异常宽松的上衣,紧绷在腿上的牛仔裤;一会儿又是晃悠悠的老板裤,短到露出肚脐的小上衣;一会儿是男士衣服女性化;一会儿又是女士的外衣内衣化。商家不断推出新的款式和色调,青年迫潮逐流紧跟其后;款式色调的日新月异,青年们则朝三暮四,重品牌轻衫,重感情轻理性,形成了流行服饰不断变换,各种时尚层出不穷的局面。

      青年中的各种时尚都与消费有关,商家看中的是其背后的利润。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制造时尚,青年以其敏锐的嗅觉跟随其后,非理性的购买冲动给商家带来丰厚的利润。

      商业为青年制造时尚的同时,也从青年求新求异的文化消费中尝到了甜头。青年在商业的动作中也体会到了味道,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的求新求异是这么的容易,于是他们变本加厉,时尚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商业的运作特别是青年的带头作用,影响到大众文化,刺激了大众消费。

      比如,80年代初的牛仔裤为中年人、老年人鄙夷,而90年代他们也套上牛仔裤;OK厅和迪吧开始时并不为大众所接受,认为是不三不四的青年常去的场所,到了90年代老年迪斯科却风靡一时;唱流行歌曲在以前被看作是“享歌丧志”,现在晚会上也会发现中年人、老年人哼几曲流行小调与青年人同乐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