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合租:一种居住新主张

作 者:
管健 

作者简介:
管健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异性合租”作为一种新的居住方式,在许多大中城市中悄然风行。社会宽容度的提高和社会压力的减少为异性合租现象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3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对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它也促进了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发生着新的、巨大的变化,“异性合租”现象的出现就是一例。所谓异性合租是指异性之间共同租用一套房间的居住方式,它不同于恋人之间的男女同在一个屋檐下,也不同于通常意义的同居,而是单纯意义的合租,是双方都各自拥有其私密空间而共同使用卫生间、厨房和客厅等。

      “异性合租”作为一种新的居住方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悄然风行,据上海市社区服务中心近期对4000名上海青年的问卷调查发现,喜欢与人合租的比例从1995年的52%上升到95%,其中有超过85%的受访者表示能够接受异性合租。在国外,这种合租极为普遍,尤其是在经济能力尚低的留学生群体中,合租更是无同性异性之分。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男女有别的观念,所以引起了众多人的争议。

      据新浪网上一项对18-55岁居民的调查显示,82.7%人的态度是可以理解或无所谓,18.4%认为是完全胡闹。可见,人们的态度大致有两种:其一是抵制、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这是大胆前卫的行为,是鼓励性开放,会助长社会不良风气,阻碍社会进步,应该采取行政、法律手段进行遏止,从社会舆论上予以谴责。其二是理解、宽容甚至赞同的态度。他们认为此举表现了对传统制度的反叛和对传统两性观念的挑战,说明人们已敢于追求个性的解放,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社会舆论应该予以理解和宽容,而且是自愿选择的个人行为,不涉及道德和伦理问题,社会无权干涉。

      在一个男女授受不亲思想延续了几千年的国家里,这究竟是一种对传统的叛逆,还是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呈现,对此人们莫衷一是。本文正是以这一新现象为出发点,就异性合租的类型及其原因,以主、客观为划分依据来分别讨论之。

      客观性原因分析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其社会行为的发生、变化和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各种构成相联系,受到这些社会构成的影响和制约。

      1.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趋势,为异性合租现象的涌现提供了思想基础。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为大量新现象的出现提供了方便和可能。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将会导致一场全面的社会转型,这一转型包含着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一系列根本性转变,其中在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就表现为从“大一统”转向“多样化”,从禁锢转向开放。

      市场经济的运作使西方个人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并为部分人所接受和奉行,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传统社会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人际关系整体主义的主导原则,总是以群体的一元化标准来衡量人的价值,因而在人际交往关系中只关注群体和社会的价值,不关注人的个体价值;但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具有自主性、逐利性、开放性和竞争性,与此相适应,中国人开始关注人的主体性,注重挖掘人的个性因素,一些人对人际关系进行了积极主动的选择,群体利益不再是成为阻碍个人价值实现的绝对正当理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建立、维持发展某种关系,或终止某种关系完全是交际双方的事。因此常常听到异性合租的当事人说,“这是自己的事情,无须他人干涉。”

      2.社会宽容度的提高和社会压力的减小,为异性合租现象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在我国,社会道德评价范围十分广泛,力量十分强大,人们处在道德评价的重重包围之中。然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再加上多种外来思想的冲击,人们在社会领域内对他人的行为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宽容性,个人生活在社会氛围日渐宽松,社会宽容度的提高,使人们突破传统的心理压力,各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容易得到社会的默认。此外,大中城市观念的更新,以及相对较小的社会压力是重重现象产生的基本条件,也是都市生活越来越个人化的表现。尤其是性与性行为所处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也为异性合租的出现提供了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会成员性行为的各种自律与他律机制正在逐步弱化。当代青年乐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时尚,对新鲜事物采取宽容而不是排斥的态度。当前青年开放心态最突出的表现是对于私人生活领域的事情显示出较宽容的态度。北京青年研究会对北京青年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51.5%的人认为“恋人间的婚前性行为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对待未婚同居的态度上,赞同同居的青年的比例高于反对的青年的比例,完全不赞同的比例(男性为5.7%,女性为6.0%),远远低于非常赞同的人的比例(男性为12.4%,女性为23.3%)。在这样的一个意识开放的氛围中,异性合租现象被部分人所采纳是可以理解的。

      3.来自于经济的压力和负担,促进了异性合租的大量涌现。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出现了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现象,这种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和改革开放是并驾齐驱的。改革去掉了人们“自我实现”的条条框框,给人们以选择自己职业和生存地点的自由。其中,住房制度的改革打破了以往的由单位分配职工住房的体制,居住住宅也进入了市场化操作阶段。但是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面临的第一个实际问题就是住房,昂贵的房价使年轻人在短期内很难买得起自己的房子,于是只能采取租房的形式,青年异性合租的出现正是租房形式多元化的表现。

      此外,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使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地区,人员流动性增强,使得年轻人处于流动的状态之中,租房成为主要居住方式,这为异性合租提供了前提条件。一位当事人讲,“我找的是一个分担房租的伙伴,至于性别不在考虑范围之中。”可见,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随着异性之间交往的开放,使人们在交往中的性别差异意识逐渐淡化,而日益重视性别之外的某些共同的需求,如经济利益的必然要求等。所以,异性合租仅仅是异性之间在追求各自需求过程中的一个交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