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较为全面、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了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外交活动、处理天津教案中的是非功过,重新确立了曾国藩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指出其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历史前六十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 关键词 曾国藩 镇压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 天津教案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争议甚大的历史人物。但这正说明其人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令人争议的重大作用并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我以为,要认明曾国藩的历史作用和地位,首先要认明曾国藩所处的历史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什么?历史任务是什么?为了实现其历史任务,历史提供的条件又是什么?总之,不能拿一把超时空的尺子来衡量一个具体时代的具体个人。要看其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充当什么角色,于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然后才能确定其人的历史地位。 曾国藩生于清朝嘉庆十六年(1811年),死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经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代,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后62年的时期里,这正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时期,是中西文化大冲突和大交汇的时期,是封建社会全面衰败和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产生的时期,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炽的时期,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未有之“奇变”、“巨变”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任务,一是资本主义近代化,一是捍卫民族独立;或者说,一是反封,一是反帝。这两个任务是相辅相成的,在这个时期,曾国藩经历了鸦片战争,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掀起了洋务运动,处理了天津教案。曾国藩在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运动中的表现和作用,同实现此两个历史任务的关系,决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一个人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是多方面的,即使在一个事件一个运动中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呈不同的色彩,在处于不同时代的后人眼里其意义也会有所不同。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的眼里会有不同的曾国藩。所以,称曾国藩为“中兴勋臣冠”者有之,颂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者有之;骂曾国藩为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汉奸”、“卖国贼”、“刽子手”、“反动头子”者有之;说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者亦有之。我以为,这些说法不能说都完全没有道理,没有依据,但是要明确曾国藩的历史地位,必须把曾国藩置于孕育着他的时代,把他同他的时代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分析历史给他提供的任务及实现其任务的历史条件,他能作什么,不能作什么。把曾国藩与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生产力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近代化联系起来,他究竟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确定其是进步,还是反动。把曾国藩置于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矛盾之中,视其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定其爱国或卖国之功过。在国家问题上,希望议者有个共识:我们的国家是中华民族的国家,既不是汉族之国,也不是满族之国,而是多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之国。我们说的捍卫民族利益,是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而不是其中任何一个民族的单独利益。这不仅是照顾某个民族的情绪问题,而是要承认满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多民族国家大家庭已存在两百多年的事实。 下面,我们按照曾国藩走上历史舞台进行活动的顺序,分析其几个重大的历史活动及其作用。 一、镇压太平天国之功过 曾国藩的一生,前30年是读书和求取功名阶段。1840年授翰林院检讨后,开始了仕宦生涯,但政绩平平,谈不上有什么历史性活动,只是“自正其心以维世道”,追求做一个“不愧为天地之完人”,做京官前12年,也主要还是个人完善时期,只是在做京官的最后两年才开始了企图影响中国历史的活动。他面对国内危机四伏的政治形势,已不能再空议什么“效法前贤澄清天下之志,讲求经世之学”了,他一连向朝廷上疏,甚至惹怒咸丰帝,咸丰帝将其奏“捽诸地”,“欲罪之”,但他仍犯颜上奏《备陈民民间疾苦疏》一折,其忧国忧民之心可见矣。 正是在这种心情驱使下,曾国藩走上了为清廷练兵镇压太平天国的道路。曾国藩接到协办团练的寄谕时,丁忧未了,还犹豫了一阵子,但上路以后却毫不动摇地用了11年的时间,将太平军镇压下去。功耶?罪耶? 言罪者说:曾国藩镇压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大众反封建反外国侵略的政治要求,大方向是进步的,性质是正义的;而曾国藩效忠的清王朝,则是代表着封建贵族和地主阶级的没落势力,集封建社会后期腐败贪暴之大成,并在外国侵略势力面前一再屈辱求和,其大方向是反动的,性质是非正义的。所以,曾国藩罪莫大焉。 言功者则说:“曾国藩打败了太平天国,避免了中国历史倒退到神权政治的黑暗时期”,应当肯定。 最近,我收到李时岳教授的一封信。他指出:要公正地评价曾国藩,首先要公正地评价太平天国。而对太平天国,“首先,要洗去涂饰的民主铅华,诸如洪秀全发动起义的‘经济平等’、‘政治平等’、‘民族平等’思想,《天朝田亩制度》的‘耕者有其田’的实质,‘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政策,乡官制度的‘民主萌芽’等等。其要害在于似乎农民可以自己解放自己。其次,要指出农民战争的历史任务主要是破坏。充分肯定太平天国的‘破坏’作用,逐杀清朝官吏,掠夺地主富豪,扫荡佛寺文庙,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大破坏,松动了板结的封建秩序。但是,农民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政权,从而真正解放自己。第三,要说明后期天京政权是个腐败的封建王朝。杨韦内讧,后起诸王自相残杀,剩下一个天王一味迷信,朝政紊乱,贿赂公行,圣库制度已经破坏,诸王均拥有巨资,奢侈糜烂。社会残破,民不聊生。最后,自然会得出太平天国没有前途的结论。推翻清廷的目标,自北伐失败后,领导集团即不再提起,偏安一隅为形势所不容许,从而只剩下被平息的唯一出路。两个封建政权旷日持久的对峙,不仅使广大群众饱尝战乱之苦,而且会造成殖民主义者觊觎的机会。迅速恢复统一与和平,从而集中力量从事近代化建设,是历史的迫切要求。胜利的一方自然属于能够顺应世界潮流的那一方。容闳从天京转到曾国藩幕府,很好地说明了这种历史的选择。”①对此,我甚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