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以经济全球化为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的转变,以及世界科技、经济、国际政治格局与政治思潮等的种种新变化,在世界范围上对青年和青年运动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和影响。在全球化背景条件下,国际社会对青年一代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了特别的关注,1995年12月以联合国大会决议形式通过并发布的《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是其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同时也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完全置身于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之中。21世纪的中国青年,将在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而全球化必将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一个前所未有过的时代背景和参照体系。这要求我们的青年工作要跟上时代和青年发展变化的客观情势,对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工作的发展战略,做出全新的思考。 全球化: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青年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0年4月发表的《千年报告》中指出:“进入21世纪之际,全球化正改变着世界”。在此,我们完全可以再进一步肯定:全球化,在改变世界的同时,必然也改变着青年。 全球化在哪些方面已经或正在改变着青年?青年一般以怎样的态度对侍全球化?在全球化背景下,青年的成长和发展面临哪些有利或不利境遇?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 全球化涉及信息传播、市场活动、全球性问题、体制和制度、文化和文明等各个领域,是一个多维度过程,具有多维特征。也有的将其等同于西方化、美国化,或形象地把全球化比喻为“可口可乐化”、“麦当劳化”。因此,全球化对青年的改变(或影响),也将是一个复杂多样、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也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同质化和统一性,并以青年人特有的个性化形式表现出来。 青年人向往“地球村”,热衷做“世界公民” 由于现代通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加拿大作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预言的“地球村”到上世纪末已基本成为现实。实际上,几乎与麦克卢汉做出预言同时,西方发达国家乃至一些刚刚进入现代文明的古老民族的青年人就已经望见“地球村”时代的署光。玛格丽特·米德在她1970年出版的《代沟》一书中曾谈到:“无线电波包围了世界。……这是一个全体青年人同时踏入的世界,不管他们的国家如何古老,如何不发达。”到20世纪末,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网络社会,而网络用户中,青年人占绝大多数(中国互联网中心1997年统计,21-35岁的青年占近80%)。互联网被称为“电子联合国”、“电子地球村”。青年人是其中最忠诚最富热情的“国民”和“村民”,游弋在网络空间中的青年,成为地道的“世界公民”。另外,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也为青年在世界范围上的流动,创造了最便捷的条件。青年可以追逐资本、信息和现代科学技术流动的脚步,在全球自由流动。中国在过去的近20年内,就有40多万青年到103个国家和地区留学(学成归国有10万人)。这一势头在今后若干年中仍会继续增长。大量发展中国家的青年,通过留学和劳务输出等方式走出国门,是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 青年人乐于在世界市场环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资本的全球流动和资源的全球配置,必然导致人力资源市场的全球化。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今后每年至少需要9.5万名计算机专家,而国内培养的只能满足三分之一;西欧国家2000年仅信息技术人员就缺少123万。这为一大批青年专业人才的跨国流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相当多的青年是愿意做出这样的流动选择的。另外,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为青年提供了流动选择机会。据联合国有关资料,1970年时全球有7000家跨国公司,到上世纪末即扩张到3.5万家,共有海外子公司17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公司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收入,是吸引大批青年的最主要的原因。即使是在本土企业选择就业,青年也乐于选择那些市场化程度高、产品能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因为一般情况下这些企业的经济效益会相对好些,个人发展的机会也相对多一些。内陆青年向沿海开放地区的流动,也遵从同样的理由。经济全球化对青年的职业价值取向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青年人对多元文化有着特别宽容的心态和较强的适应和接纳能力 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全球化被看作是人类各种文化和文明发展所要达到的一种目标或境界,它强调所有文化都具有平等价值,世界文化是统一的,但这种统一是多元文化并存和异质或多样性共存。青年对世界性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抱有极大热情,对不同文化能够以宽容的心态对待,而且对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变化有着较强的适应性,对新的文化形态和文明形式有较强的接纳能力。可口可乐和麦当劳、电声音乐和牛仔装、时装模特和网络语言等,能够迅速地被发展中国家青年所接受,而且这些国家的青年并未因此而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妄自菲薄。同样,西方发达国家青年对来自落后地区的文化,一般也不同于他们父辈或其他长辈,较少抱有种族和文化的偏见。 青年人对全球性问题和人类性主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在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各国的人们就关涉人类共同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保护生态环境、消灭疾病和贫困、反对战争和核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达成一致共识。青年人对这些共识不仅表现出极大的认同,对可能危害、影响人类命运和发展前景的现象,青年无不做出强烈乃至过激的反映。这一点在西方青年中表现尤为突出,大规模的生态运动、反核和反战运动、反种族迫害运动等,常常是由青年率先发动和作为运动主体的,并由此而形成了西方青年运动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传统。 青年人较少传统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