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民国政治

作 者:

作者简介:
吕明灼 青岛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原文出处:
文史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儒学与民国政治结有不解之缘。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为揭露统治者利用儒学维持其反动政权,对儒学较多地予以批判,后因形势变化而转为有区别、有分析的继承。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张勋先后演出了尊孔复辟的闹剧,汤化龙、康有为等人则在教育界和舆论界紧相呼应,鼓吹读经,宣扬儒教。这股逆流虽然鼓噪一时,热闹一阵,但在政治上惊觉了人们。蒋介石上台以后,为推行封建买办专制主义,反对共产主义,便在三民主义的掩盖下掀起了两次尊孔高潮。综观儒学在民国时期的政治命运,是和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密切相联的。

      儒学是中国封建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与封建主义政治密不可分,形成了儒政合一的儒家政治。中国自进入近代以来,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社会主义兴起,社会处在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孔子儒学在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受到极大挑战,而逐步走向衰落。然而作为封建思想的儒学与封建主义制度一样具有强大的传统力量,决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不断变换花样并依托各种旧势力维护自己的地位。儒学与民国政治关系的发展,就充分证明了这点。儒学与民国政治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加以剖析。

      一 儒学与孙中山、辛亥革命、民主主义

      近代民主主义运动的兴起,与维护封建制度的孔子儒学发生了严重对立、有时甚至是尖锐的矛盾冲突;然而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不足及其与封建主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中国民主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与儒学的对立斗争,又有一定的吸纳融合。两者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矛盾关系,铸就了中国民主主义的历史特色。

      孙中山是受西方教育的现代派人物。他的主体思想是自由、平等、博爱,民治、民享、民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在同盟会与辛亥革命时期,如列宁所评价的,孙中山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三民主义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①。这时期孙中山批孔较多。他在严厉批判“君主专制”“帝王思想”的同时,也要求对“一切旧思想”“扫除净尽”②,并尖锐批判儒教,揭露封建统治者“假借名教,盗窃仁义,锢蔽天下,使无异志”③,认为儒学把“君臣主义,立为三纲之一,以束缚人心。此中国政治之所以不能进化也”④。可见孙中山对儒学的批判,主要是揭露当时的反动统治者如何利用儒学维护其反动政权,阻碍中国社会发展。这和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对孔子批判的本意是一致的。

      五四运动以后,孙中山对孔子儒学的态度,由较多的批判转为较多的继承。但这种继承不是无区别、无分析的。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三民主义对儒学优秀部分的直接继承。孙中山积极继承了儒学的民族思想,包括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等;也积极继承了儒家的爱好和平观念与大同理想。他把孔子的“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与他的民生主义思想联系起来,成为他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渊源。

      (二)三民主义对儒学某些部分的具体运用。孙中山常用某些儒家教条来褒扬某些社会现象,如称赞辛亥革命志士的“杀身成仁”与向革命出资者的“以义忘利”;有些国际友人也“具怀仁慕义之心”,支持中国革命。孙中山还常把儒学与其三民主义联系起来,为三民主义寻找历史根据。他说:“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⑤在论述民权主义时说:我国古昔“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⑥。

      (三)三民主义对儒学伦理思想的改造、新释。孙中山对儒学继承中最可称道的是他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新释与改造,为其三民主义服务。如他在讲“智、仁、勇”时指出,所谓“仁”就是博爱,“能博爱,即可谓之仁。”由此他把“仁”分为“救世之仁”、“救人之仁”与“救国之仁”。“救国之仁”,就是志士仁人“专为国家出力,牺牲生命,在所不计”。近代中国许多壮士为国牺牲,“此所谓舍生以救国,志士之仁也。”⑦孙中山认为这种“成仁而死,极有伟大之价值,纵使前仆后继,牺牲多数人之生命,而能博得真正共和,即亦无所吝惜”⑧。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创建了民国。但辛亥革命并没有消灭封建制度,民国初建即被窃夺。究其深层原因,恐怕与孙中山对儒学的态度不无关系。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曾对孔子儒学进行过一定批判,以确立民主主义思想。这种批判是很可贵的,然而这些批判是有限的,没有能从孔子儒学的思想体系上,也没有能从孔子儒学是封建主义的灵魂、理论基础与精神支柱的高度上,对其进行批判;况且这种批判也没有能形成群众性的文化思想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孙中山的批孔,力量很微弱。它没有能从思想领域批倒孔子偶像。孔子儒学仍在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这样,辛亥革命没能消灭封建制度、没能打倒封建主义,也就可以理解了。而民国初建时,孙中山又把总统职位、把民国政权让给封建主义的新代表袁世凯,虽然原因有种种,但也不能说与孙中山所受的儒家思想影响无关系。可以说在这件关系民国命运的重大问题的处理上,孙中山的儒家“仁让”思想害了他,给袁世凯蓄谋窃夺民国大权以可乘之机。

      二 儒学与袁世凯、北洋政府、军阀封建专制主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