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是近现代中国变革的首次实践。以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郭嵩焘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思想家虽然孕育自洋务运动,但却提出了远高于洋务运动实际的变革思想主张。洋务思想家的变革思想在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思想史上均占有重要的一页。阐述、研究洋务思想家的变革思想,对今天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具有现实意义。 一、洋务思想家变思想的来源。 洋务思想家的变革思想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林则徐、魏源、冯桂芬等前辈思想家关于变革的思想主张。其二、洋务运动变革的实践活动。 林则徐、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最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他们通过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亲身经历和对中国历史、社会现实的苦苦思索,领悟到要抵御外侮,振兴国势,就一定要“变法”、“师夷”。魏源指出:“天下无数百年不敝之法,亦无穷极不变之法,亦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①他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小变则小革,大变则大革;小革则小治,大革则大治”②。面对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认为,“中国智慧无所不有”,只要认真学习西方各国,“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定能“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③,中国将摆脱落后挨打的境地而同西方列强并驾齐驱。林、魏“师夷”的着眼点是引进采用西方的军事工业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林则徐、魏源“更法改制”和“师夷长技”的变革主张影响至为深远,成为近代中国进步的思想家在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时所必由的出发点。 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遵循着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方向,他在看到中国军事上不如西方的同时,还看到中国内政上也远不如人。他指出有“四不如夷”:“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臣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④。同林则徐、魏源相比,冯桂芬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他大胆地提出以西方为中国变法的模式。他说:“法苟不善,虽古先贤吾斥之,法苟善号蛮貊吾师之”⑤。这就把“变法”与“师夷”紧密结合在一起,看作是一个统一体。显然,冯桂芬的变革思想主张比师辈大大前进了一步。 无论是林则徐、魏源,还是冯桂芬的思想都给予洋务思想家以深刻的影响。王韬在六十年代曾写过“精习枪炮之法”为内容的《操胜要览》,他还撰文肯定冯桂芬“知西学之可行,不惜仿效;知中法之亡弊,不惮变更”的观点,称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为“此今有用之书也”,并认为凭借该书则“坐而言者可起而行”⑥。应当指出的是,洋务思想家还承继了前辈思想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洋务思想家是一群洋务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都直接投身于洋务运动的实际活动。他们或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洋务派大官僚的幕僚追随其左右,参与重大决策,或从事工商企业的实际管理,或奉命出使西洋各国,这就使他们对世界形势,对中外差异,对洋务运动的弊端都有亲自体验和深刻认识,故能准确地把握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超越前人的变革思想观点。 二、洋务思想家变革思想的基本观点。 1、全面引进、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变“重农抑商”为“工商立国”,变“商品输入国”为“商品输出国”。 洋务思想家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根子在于传统的“以农立国”、“重农抑商”。他们揭露封建统治者所谓“重农”并非真心实力地发展农业生产:“彼亦何尝度土宜,辨种植,辟旷地,兴水利,深沟洫,泄水潦,备旱干,督农肆力于南亩,而为之经营而指授也哉?徒知丈田征赋,催科取租,纵悍吏以殃民,为农之虎狼而已”⑦。而“抑商”又造成极其严重的恶果:“自是中国之货,非但不能售于各国,并不能售于本国;自是中国之民,非但不能自食其力,且知用力之无益,亦遂不自用其力;自是中国之民非但不能成货,以与西人争利,且争购彼货以自供其用,而厚殖西人之利;然则商务有不衰歇,民生有不调弊,国势有不陵替者哉”⑧?他们指出“重农抑商”是同闭关锁国相适应的,“以商立国”是同对外开放相适应的:“商务未兴之时,各国闭关而治,享其地利而有余;及天下既以此为务,设或此衰彼旺,则此国之利,源源而往,彼国之利,不能源源而来,无久而不覆之理,所以地球各国,居今日而竞事通商,亦势有不得已也”⑨。“居今日万国相通之世,虽圣人复生,必不置商务为缓图。”⑩洋务派思想家大声疾呼,当今之世唯有效法西方,变抑商为重商,才能达到富强之境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他们指出:“西国于商民,皆官为之调剂翼助,故其利溥而用无不足;我皆听商民之自为,而时且遏抑剥损之,故上下交失其利”(11),“倘以其为西人所尚而忽之,则以中国生财之极富,不数十年而渐输海外,中国日贫且弱,西人日富且强,斯固西人之所大愿也”(12)。故强调“彼不患我之练兵讲武,特患我之夺其利权,凡致力于商务者在所必争,可知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3)。 洋务思想家又认为振兴商务可以带动各行各业使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他们指出:“有商则士可行其所学而学益精,农可通其所植而植益盛,工可售其所作而作益勤,是握四民之纲者,商也”(14)。出于上述考虑,洋务思想家提出“恃商为国本”的口号,他们特别重视对外贸易,指出:“通商而进口货溢于出口者不利”,“进口货之银浮于出口货之银岁不下三千万”(15),他们认为变外贸逆差为顺差是当务之急,为了使“中国固有之货,令其畅销”(16)。又提出了“商战”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