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有90多年的战斗历史,其中执政70多年,它领导苏联人民创造过无数人间奇迹。如此强大的政党,竟然在一夜之间就垮台了,确实令人震惊和深思。苏共垮台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事实,即苏共长期未能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致使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群众没有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致最终丧失对苏共的信心。这是导致苏共亡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讲,都是生死悠关的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党的先进性的首要标志,意义就在于此。 一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客观尺度,也是衡量政治组织到底先进与否的标准。没有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有的一切都是空洞无力的。如果党的建设同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割裂开来,党的先进性就缺乏物质依据。因此,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成为党长久保持执政地位的根本落脚点。 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共产党随着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适应工人阶级变革旧生产关系以解放生产力的客观需要而诞生,也就是说,解放生产力的历史要求把工人阶级推上历史的前台,进而催化了共产党的诞生。党本身就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物,她从一开始就自然代表这种历史要求。正如邓小平所说:“共产党就是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1](P148)而且共产党能够做到“始终代表”,因为共产党在发展生产力方面是没有限度的,它追求通过不断发展生产力来为最终消灭包括自身在内的一切阶级和政党创造条件。 共产党以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奋斗目标,以谋求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根本任务。党领导革命斗争摧毁旧社会制度,为生产力发展开辟了道路,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以后,主要任务就是领导社会主义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以最大限度地释放社会主义制度对发展生产力所固有的优越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必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P272)列宁也有一句名言:“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3](P16)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党的任务就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P28)人民向往社会主义,就是希望社会主义能够满足他们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以后,要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应该自觉地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确立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和一系列相应的具体政策,使人民过上更富裕、更幸福的生活。这是党执政地位巩固稳定的坚实基础。如果不能始终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而是脱离经济任务去搞政治斗争,甚至“以阶级斗争为纲”,其结果只能搞出“贫穷的社会主义”,不受老百姓欢迎的社会主义。在这种社会主义之下,生产力得不到解放和发展,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是不会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苏共长期背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导致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人民群众没有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较之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最终被人民唾弃。 二 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忠实代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和依据,它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那么,党如何才能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 1.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不集中力量就不能加快发展,就不能实现其先进性。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没有经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充分发展,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任务。必须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加快生产力的发展。 革命胜利以后,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的任务由夺取政权转变为领导建设,党必须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18年4月,苏维埃政权基本得以巩固,列宁适时地要求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上。由于国内战争的爆发,苏维埃政权面临被颠覆的危险,党的工作重心回转到军事政治斗争的轨道上。1920年初,苏俄军民先后取得了战争的阶段性胜利,赢得了和平喘息时机,列宁再次提出必须转变工作重心。同年底,国内战争取得彻底胜利,列宁第三次提出转变工作重心。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时,列宁及时纠正错误,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这意味着深层次地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变,从而使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为了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列宁指出,发展经济,把全部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去,就是我们今天的政治。谁要用旧的观点来理解政治,“就要犯很大的严重的错误”。他还强调党的经济干部要学会管理经济,要成为内行。为此,号召全党掀起学习的热潮,他严厉批评那种不愿学习的“狂妄自大”的共产党员。列宁去世以后,苏联在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始终未能真正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从30年代到80年代,苏共的工作重心在很大程度上先是放在国内阶级斗争,后是放在国外阶级斗争,即与美争霸上。从1924年斯大林执政到二战结束,苏共开展了多次激烈的党内斗争,由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到大清洗运动。战后又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对抗,甚至发展为与美国争霸世界,与美国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将主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于发展军事工业。这样,在很长一个时期内,苏共的工作重心不是放在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上,而是放在国内政治斗争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国际政治斗争上。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一方面这必然干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导致国民经济畸形发展。另一方面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不到相应提高,使他们从理论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包括同发达国家的对比中,逐渐对社会主义优越性产生怀疑,以致最终丧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