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晚清防勇的几个问题

作 者:
陆方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防勇亦称防军、防营或练勇。防勇国征勇留防各地而得名①。征勇留防各地,是当时阶级斗争、民族矛盾的产物,也是晚清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妥协的结果。防勇虽然担当维护清朝统治的主要任务,但它未能获得制兵的地位。因此,防勇(防军)不是“经制兵”,而是临时性地方武装;它虽一时起了国防军的作用,但非“常备军”。

      一、防勇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湘、楚、淮军不断发展,有取代制兵之势,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军阀官僚不仅有军权,同时还掌握了清朝部分财权和政权,明显地形成了一种地方势力,在削弱着中央集权,面对着外重内轻的局面,清政府在农民大起义过后,决定裁撤勇营,但在事实上它没能做到,除了带勇的军阀官僚们抵制外,还有一些具体原因:

      第一,制兵未复旧额。太平天国、捻军、回民军和苗民军起义地区制兵被起义军打得溃不成军,走死逃亡,清政府财政陷于绝境无力恢复制兵,直至同治九年(1870)十二月李鸿章在给清廷的奏折中还说:“军兴以后各省停饷虚伍,现尚仅发五、六、七成不等。”兵制未复,勇营难尽撤是自然的。

      第二,练军不得力。清政府为了提高制兵的战斗力,以代替勇营,于同治(1862~1874)初年开始以湘淮军营制改造制兵,于八旗、绿营中抽调年轻力壮的官兵组成练军。直隶练军在同治七年(1868年)对“马贼”和西捻军作战不得力,表明练军不堪倚靠。

      第三,缺少遣散勇营经费。各省勇营欠饷太多,裁撤勇丁,必先清历年积欠之饷,清政府无法筹措大批欠饷,只能逐渐清还,陆续遣散。

      第四,已遣散者不安于乡里,威胁清朝统治。散勇归乡,游手好闲,生活无着,甚至流为“会匪”聚众闹事,防不胜防,使清朝统治者深感不安。

      第五,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威胁,使清政府不得不保留一部分勇营驻防各地。同治四年(1865年)广东巡抚郭嵩焘奏称“方今内患未平,外患犹伏”,建议“除陕甘、云贵、福建不计外,其江浙各省均宜酌留兵勇,多者万余人,少或三四千人。”③捻军起义失败后,曾国藩奏留淮军铭字营驻防张秋时说:“洋务虽曰安恬,天津亦宜暗为设备。”④西南回民、苗民起义失败后,两江总督李守羲上奏朝廷说:“目今各省勇丁,祗宜减而不宜撤,或就防勇最多省分酌减一二成,以节糜费,其余应俟海疆无事,内地大定,再行从容裁撤。”⑤

      清廷迫于形势,不得不保留一部分勇营驻防各地,所以防勇的产生是有个过程的。

      二、防勇的产生及其作用

      早在天京失陷前,裁勇之议起,曾国藩等人感到有压力,天京失陷后,曾国藩就向清廷表示要裁撤湘军三、四万人,然后陆续裁撤。不久,发生苏州勇丁散回广东纠众闹事,清廷感到急于撤勇不妥,令曾国藩慎重,勿贻后患,俟江楚一律肃清,再议裁撤归农,或挑补各营兵额。曾国藩深恐因拥重兵引起朝廷疑忌,还是坚持裁勇,将其弟国葵所部湘军五万人裁撤一半,酌留二万数千人分守金陵、芜湖、金柱关各要隘,其余各部湘军作为游击之师进剿广德等处。其留驻金陵等处湘军即勇营留防各地之始。

      随后李鸿章奏称:淮军“暂守境上”,如一两月后“贼”无回窜信息,当分别裁撤,酌留洋枪炸炮队三万人,以“备海防,而资控守”,这可以看作李鸿章对曾国藩勇营留防的附和。

      浙江太平军失败后,左宗棠率师入闽,留驻浙省及分防各府县要隘者水陆马步楚军约计万人,湘军一万七千余人。福建军务肃清时,左宗棠奏准酌留水陆各营分驻闽省上下游数千人,其部将高连升赴广东陆路提督任,带勇五千人赴粤驻扎。可见左宗棠也不反对勇营留防各地。

      应该指出的是湘军由于暮气已深,大部分还是被曾国藩遣散了。后来由于太平军余部与捻军合流,捻军转战中原,淮军、湘军、楚军等又陆续投入镇压捻军的战争,真正留防各地的勇营还不多,这表明防勇制度能否确立尚难判定。直到同治七年(1868年)西捻军失败,在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就勇营留防问题展开了一次大讨论,才算成了定局。

      同治七年七月初五,安徽巡抚英翰在善后章程各条中建议清廷:--裁直隶练军,于淮、皖、豫各军内选择劲旅一万八千人,分为六军,每军立一统带,而以两军并为一路,每路择一大将领之,分扎东路宜在通州、宝抵一带,西路宜在涿州、良乡一带,南路宜在固安、新城一带,皆距畿辅甚近,平居住营训练,一有调遣朝发夕至,呼应既灵,事权亦一;二请酌留皖省防兵,以靖地方。于皖军内挑留一万二千人,分为四支,每支三千人,选得力将领镇抚地方;三东、豫两省应行酌留兵勇镇抚地方,亦请饬下东、豫两省抚臣一并察覈办理具奏⑥。清政府感到勇营留防问题关系重大,便组织大臣们讨论。

      七月初十日直隶总督官文覆奏表示基本上不同意裁撤直隶练军,而同意留部分勇营驻防要地。他认为“涿、固等州县地居冲要,拟仍于(练军)六军之中认真选择酌留精锐若干营……宜化、古北口、遵化等处,拟即择留各提镇本营练军就近巡防弹压。惟保定、天津、河(间)、正(定)等处练兵似可议裁,稍节糜费,缘天津现有洋枪队及巡防马勇,足资镇抚,保定、河间、正定等处拟即于本省各勇队择其精强,素经行阵者酌留数营。分扎东西大道……惟直省东至景州,南至大名,西南至磁州、顺德皆与豫、东壤地相错,为入直门户,各处伏莽亦多,诚不可不严加戒备,或于此数处中酌留客兵数队。”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