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成为东北亚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甲午战前,英国和俄国的矛盾是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甲午战后,日本和俄国的矛盾日益激化,并取代英俄的矛盾,成为以后10年间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本文着重从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沙俄和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的形成以及它们对朝鲜和中国东北的争夺,来论述这一时期东北亚国际关系的重大转折。 一、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生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论述这一主题,有必要追溯一下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形成过程。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沙皇俄国入侵东北亚地区以前,作为主权国家,只有中国、朝鲜和日本三个国家。 众所周知,当时中国清朝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丰富的文化典籍的强国,被称为“中华帝国”。古代中国同朝鲜、日本以及周边国家的关系是用宗藩和朝贡制度联系起来的。这是秦汉以来近2000年间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为中心而建立的国际关系(史称华夷秩序)的继续和发展。同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而建立的近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相比,是封建主义国家同封建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东北亚以前,中国、日本和朝鲜这三个古老国家由于各自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而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中。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当中国满族崛起于黑龙江畔的白山黑水之间时,世界开始向资本主义迈进。资本主义具有无限扩张的特性。“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①正是在这一规律的推动下,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把东北亚地区作为侵略扩张的目标,相继东来。南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从海上闯进中国的东南沿海和日本的南部沿海;北方:当时还处于封建农奴制阶段的沙皇俄国,从辽阔、寒泠的西伯利亚闯入了中国的黑龙江流域和北太平洋沿岸,并由此向东扩张。沙俄这种侵略扩张活动,对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沙皇俄国本来是欧洲东部的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它和亚洲东部的中国和日本相距甚远,并不接壤。17世纪中叶,沙俄殖民主义者越过外兴安岭,先后两次侵入了中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军民的英勇反击下,沙俄入侵者被赶出了黑龙江。1689年中俄两国之间缔结了第一个平等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的领土,从而遏制了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进一步侵略,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较长久的相对安宁与和平。 值得注意的是,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的150年间,沙俄为了夺取出海口,控制海上通道,在欧洲,将对外政策的重心放在夺取黑海的两海峡上;在东北亚,把扩张的矛头转向黑龙江流域的东北方,即向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和美洲的阿拉斯加伸展。沙俄向北太平洋沿岸这一广阔地区殖民扩张的目的在于:1.拟由勒拿河,经北冰洋,寻找一条前往中国和印度的航道。2.开辟从堪察加通向日本的航路。沙俄向北太平洋地区或东北亚的扩张,改变了原来封建国家间的单一的国际政治关系格局,开始有了近代性质的国家政治关系,这应该视作是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开端。②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加紧侵略,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是作为海上霸主和侵略远东的头号强国--英国,于1840年从海上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封建主义的大门。昔日居于华夷秩序“盟主”地位、接受“四方来朝”的大清帝国从顶峰上摔了下来。由于对外战争的失败,中国逐渐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日本,在19世纪50~60年代也被美国敲开大门,并先后与英国等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国家主权的沦丧并不亚于中国。作为藩属国的朝鲜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 从以上的叙述中不难看出,在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中,东北亚原有的封建国家之间的藩属或朝贡关系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在形成,以后随着资本主义侵略的进一步加深,这种关系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关系。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正是世界资本主义积极向外扩张,并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带来的产物。 二、甲午战前英俄矛盾是东北亚的主要矛盾 从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资本主义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占领殖民地,使之成为原料供应地和资本输出场所。由于当时美洲、非洲的“分割”差不多已经完成,因此,资本主义列强便把瓜分世界的重点集中到东北亚地区,特别是中国和朝鲜。 在资本主义列强中,英国和俄国的矛盾是长期存在、尖锐对立的。它们的矛盾斗争,不仅存在于欧洲和中东地区,而且也扩展到东北亚地区。从甲午战前的情况来看,英国在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方面都居于优势。为了维护这一优势地位,英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基本方针是:不希望出现新的竞争者或爆发新的战争,破坏它的“势力均衡”的传统政策。但它的优势地位遇到了沙俄的挑战。 沙俄在北太平洋两岸,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殖民扩张,先后占领了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和美洲的阿拉斯加。但从19世纪下半叶起,由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势力的崛起,俄国被迫从北美洲撤退。其结果是,它的侵略目标不再是东进,而是南下,并集中力量占领黑龙江流域的中国领土;然后经日本海,实现称霸太平洋的目的。沙俄的这一南下政策,必然与号称海上霸主和侵略远东的强国英国发生尖锐的对立。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在东北亚地区英国和俄国的矛盾占据主要地位。1861年的日本对马岛事件就是这一矛盾激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