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古灵宝经与道教“三洞经书”和“三乘”考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承文,中山大学历史系。广东 广州 510275

原文出处:
敦煌学辑刊

内容提要:

中古道教“三洞”学说的起源,长期以来是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重大问题,然一直难以形成一致的认识。本文作者在对道教早期“三洞”资料进行系统清理的基础上,从较新的角度,讨论了道教“三洞经书”和“三乘”在东晋末年江南古灵宝经中的最初形态,以及在南北朝隋唐道教中的具体演变和发展,揭示了“三洞”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所贯穿的六朝隋唐道教宗派之间的渗透和整合。


期刊代号:B9
分类名称:宗教
复印期号:2003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道教“三洞”学说对于六朝隋唐道教的整合和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又直接影响了唐宋以来作为道经总集的《道藏》的编纂。有关道教“三洞”学说的起源,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重要问题。日本福井康顺氏认为,“三洞学说是陆修静所创”。(注:福井康顺《道教の基础の研究》,东京:书籍文物流通会,1958年,第134-213页。)陈国符先生认为,东晋葛洪撰《抱朴子内篇》尚未有三洞之称,至刘宋陆修静总括三洞,“三洞经之名,实昉于此。”(注:陈国符《道藏源流考》,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1-2页。)吉冈义丰氏则认为“三洞”学说形成在《抱朴子内篇》至陆修静期间,即大致在公元320年到420年一百年间,陆修静则是集三洞说之大成者。(注:吉冈义丰《道教经典史论》,道教刊行会,1955年,第25-28页。按吉冈氏所依据的主要材料是南宋道书《上清灵宝大法》卷一,其文曰:“至桓帝时,永寿元年(155),正一太清洞神之教,下降人间。武帝时,名河上公,说道德篇章。西王母奉元始之命,说灵宝三十六部尊经,成世书。至晋永和十一年(355),玉清洞真之教下降人间,方成三洞。”以上记载与其它早期材料不相符合。)近年来,日本学者小林正美、大渊忍尔、美国学者柏夷(Stepher R.Bokenkamp)等均有专门讨论。(注:参见小林正美《六朝道教史研究》,东京:创文社,1990年,第222-230页;大渊忍尔《道教とぅの经典》,东京:创文社,1997年,第12-40页;Stephen R.Bokenkamp(柏夷),"Lu Xiujing,Buddhism,and the First Daoist Canon,"In Patricia Ebreyed,Dimens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in Six Dynasties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在《论道教“三洞”学说的思想渊源》一文中,我们认为在敦煌本《灵宝经目》所著录的一批东晋末年的灵宝经中,已有相当完整的“三洞”思想。而“三洞”学说的哲学思想渊源在于汉代以来早期道教对“元气”说和“三一”理论的发展。(注:参见王承文《论道教‘三洞”学说的思想渊源》,《中国哲学史》,待刊。)本文则主要探讨古灵宝经中“三洞”和“三乘”的具体内涵,并探讨“三洞”和“三乘”在南朝隋唐道教中的具体演变,以及由此反映的道教宗派之间的整合。

      一、古灵宝经中的“三洞”与“三乘”

      在古灵宝经中,“三洞”一词已相当常见,而且非常明确地是指东晋末年江南流传的上清、灵宝、三皇等三组道教经书。《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在敦煌本《灵宝经目》中称《太上洞玄灵宝玉诀》,与《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都是古灵宝经中最早出世的经典。该经卷下有“玄都传度灵宝五篇真文符经玉诀仪式”,专门讲“灵宝赤书玉篇真文”的传授仪式。其中有“灵宝洞玄某岳先生臣某甲,稽首再拜死罪,顿首上言”,“上清金书三洞宝经紫文丹章五帝赤书灵宝洞玄五篇真文”。(注:《道藏》第6册,第203页。)《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中有“三洞真经神真宝文金书玉字风篆龙编”,“上清三洞太真道经”等等。案以上“三洞宝经”、“三洞真经”,实际上是指《元始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中的“灵宝赤书玉篇真文”。“真文”的原初状态是一种“秘篆文”,又称“天文”和“本文”。对“天文”的神化和崇拜,是古灵宝经最核心的信仰。这种“天文”本身就是“道”的化身,不但是宇宙演化开辟之源,也是道教所有经教特别是“三洞经书”的起源。因而“灵宝赤书玉篇真文”也可称为“三洞宝经”、“三洞真经”。至于灵宝经中的“天文”与“三洞经书”的关系,我们将有专文讨论。

      在古灵宝经中,最明确地说明“三洞经书”的,首先是作为“元始旧经”之一的《灵宝金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正统道藏》中有《太上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该经仅是敦煌本《灵宝经目》著录的《太上洞玄灵宝金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一经》的一部分。其大部分散佚,然又有不少内容保存在其它典籍和敦煌遗书中。唐代道典《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所引《灵宝金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应是这部古灵宝经的开首部分。其经记太上大道君以上皇元年九月一日,西游玉国龙赐山中,时有元始天尊忽乘碧霞浮山而来。元始天尊告太上大道君曰:

      《大洞真经》,幽升之道,拔度七玄,福流一门;灵宝大乘,普度天人,生死获恩;《皇文大字》,通神致灵。三洞宝经,自然天文,并是度人升玄之法。修之者驰骋龙驾,白日登晨。奉之者免诸苦厄,七祖生天;见之者精心信向,生生善缘。(注:《道藏》第24册,第731页。)

      在这部古灵宝经中,“《大洞真经》”,即指公元四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问世的以《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为铁心的上清派经典。“灵宝大乘”,指东晋隆安年间(397-402)开始问世的早期灵宝经。

      《皇文大字》,即指魏晋以来以《三皇文》和《五岳真形图》为核心的三皇派经典。唐末道教学者杜光庭所撰《金箓斋启坛仪·序事》称:“太上有《三元简文》,普弘慈救,幽明蒙泽,生死荷恩”。“《经》云:灵宝大乘,普度天人,福逮一切,存殁获恩;皇文大字,通神降灵。三洞宝经,自然天文,并是度身升玄之法,修之者驰骋龙驾,白日登晨。奉之者身脱八难,免诸苦厄……。”(注:《道藏》第9册,第67页。)按杜光庭所称“《三元简文》”和“《经》曰”,都是指《灵宝金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该经称以上“三洞宝经”,“并是度人升玄之法”。可见早期灵宝派所推祟的是洞真、洞玄、洞神三派的经典,并第一次将这三组道经与“三洞”联系起来,而且将“三洞经书”归结为一共同的起源——“灵宝赤书玉篇真文”等“天文”或“本文”。因而表现了极为强烈的整合和统一道教经典的倾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