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中的蜫勒与毗昙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法音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9
分类名称:宗教
复印期号:2003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

      吉藏在其《三论玄义》中写道:

      又释论云:“有四种门。一者阿蜫昙门,二者空门,三者昆勒门(此云箧藏),四者非空非有门。不得般若方便学毗昙门,则堕有见。学于空门,则堕空见。学昆勒门,则堕亦空亦有见。学非空非有门,则堕愚痴论。”(注:T45·p4c(指《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第4页下栏,以下均使用此缩略语))[1]

      吉藏这段话引的是龙树的《大智度论》,但有所改动。原文只提到了三种法门(注:《大智度论》:“智者入三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何等是三门?一者蜫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入阿毗昙门则堕有中,若入空门则堕无中,若入蜫勒门则堕有无中。”(T25·p192a-194b))[2],吉藏加上了一个“非空非有门”。至于说吉藏这样改动的依据何在,这里不是我讨论的对象。我感兴趣的是其中提到的阿毗昙门和昆勒门。在《大智度论》中,“昆勒”被写成“蜫勒”,关于蜫勒正确的写法及对应的原语,有许多争论。吕澂认为,“蜫勒”即是“毗勒”,巴利文为Pela,梵文为Peta(注:吕澂《吕澂佛学论著选集》(第四卷),齐鲁书社,济南,1991年,第2020页。)[3]。他依据的是荻原云来的考证和《大智度论》译者鸠摩罗什的一句话:“蜫勒,秦言箧藏。”(注:T25·p70a。)[4]印顺法师反对荻原云来的考证,他认为《大智度论》中“蜫勒”是正确的写法,其对应的梵文为Karazfa(注:印顺《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正闻出版社,台湾,1992年,第17页。)[5],拉莫特(é.Lamotte)将“蜫勒”读作Pil,并且还原为Pewaka(注:é.Lamotte,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from the Origins to the?aka Era,English tr.Sara WebbBoin,Louvain,1988,p189。)[6],渥德尔(A.K.Warder)也将这个词还原为Pewaka(注:A.K.Warder,Indian Buddhism,中译本见王世安《印度佛教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87年,第200页。)[7]。中国古代僧人对“蜫勒”也有解释,《玄应音义》卷九云:“蜫勒,古魂反,译云箧藏也”(注:赵城金藏本《玄应音义》卷九无“蜫勒”条,明永乐南藏本却有,参见《中华大藏经》卷56,第954页中栏及卷57,第270页下栏。至于是传抄的错误还是后来的增添,值得进一步考察。)[8]。这里明确提到“蜫”读作Kun,慧琳的《一切经音义》卷四十六亦云:“蜫勒,古块反,此译云箧藏也”(注:T54·p610b。“块”当为“魂”的误写,见《中华大藏经》卷58,第321页上栏。)[9]。玄应曾担任过正字字学的职务”(注:《宋高僧传》:“唐于广福等寺,或宫园不定,又置正字字学,玄应曾当是职。”(T50·p724c))[10],而慧琳于“印度声明,支那诂训,靡不精奥”(注:T50·p738a。)[11]。他俩所注的反切,不应轻易否定,尤其是慧琳,本身为西域人,又华、梵兼通,他对“蜫”字的注音,更值得我们细细考虑。在没有新材料的情况下,我认为“蜫勒”是正确的字形,读作Kunle,其梵文形式为Karazfaka。

      二、《蜫勒》的作者

      关于“蜫勒”的作者及源流,以及它与毗昙的关系,我们并不是十分清楚,目前可资利用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大智度论》的记载。可惜的是该论的梵文本不存于世,又没有藏文译本,只有从现存材料出发,作一些合理的推测。《大智度论》载:

      摩诃迦旃延,佛在时,解佛语作蜫勒(蜫勒,秦言箧藏)。乃至今行于南天竺,皆是广解佛语故。(注:T25·p70a。)[12]

      蜫勒有三百二十万言,佛在世时大迦栴延之所造。佛灭度后人寿转减,忆识力少不能广诵,诸得道人撰为在十八万四千言。(注:T25·p192b。)[13]

      这里透露了几个信息:蜫勒的作者为摩诃迦旃延(Mahqkqtyqyana),其内容为对佛语的解释,原本有十万颂,后来流传的写本有一万二千颂,约为原本的十分之一。现在(从上下文推断,应指的是龙树写作此论的时候,龙树的年代,一般定为公元二、三世纪)还流行于南天竺。摩诃迦旃延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因善解法义,被称之为“论议第一”。《分别功德论》记载了他造论的经过:

      迦旃延所以称善分别义者,将欲撰法,心中惟曰:“人间愤闹精思不专。”故隐地中七日,撰集大法。已讫呈佛。称曰:“善哉!”圣所印可,以为一藏。此又微妙,降伏外道,故称第一。(注:T25·p32a。)[14]

      迦旃延对佛说法的解释,经常得到佛陀的首肯与称赞,据《中阿含经》云:

      尊者大迦旃延以此句、以此文而广说之。世尊闻已,叹曰:“善哉!善哉!我弟子中有眼、有智、有法、有义。所以者何?谓师为弟子略说此义,不广分别。彼弟子以此句、以此文而广说之,如迦旃延比丘所说。汝等应当如是受持。”(注:《中阿含经》卷28(T1·p604c)。)[15]

      三、优波提舍、蜫勒与毗昙

      在佛陀的十二分教中,有论议这一项,迦旃延既被称为“论议第一”,想来是对这一部分有特殊的贡献。论议亦叫优波提舍(Upadela),关于优波提舍的内涵和外延,佛教论书中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我们先看《大智度论》:

      论议经者,答诸问者,释其所以,又复广说诸义。如佛说四谛,何等是四?所谓四圣谛,何等是四?所谓苦、集、灭、道圣谛,是名论议。何等为苦圣谛?所谓生苦等八种苦,何等是生苦?所谓诸众生各各生处是中受苦。如是等问答广解其义。是名优波提舍……复次佛所说论议经,及摩诃迦栴延所解修多罗。乃至像法凡夫人如法说者,亦名优波提舍。(注:T25·p308a-b。)[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