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是中国第一位伦理思想家

作 者:

作者简介:
许启贤,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道德与文明

内容提要:

笔者通过对周公伦理思想的研究,认为:1.周公的诰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可信的历史文献;2.周公开创了中国伦理思想的先河;3.周公是儒家真正的祖先。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长期以来,人们一谈到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就想到儒家;一谈到儒家,首先就谈到孔子。但是,如果我们从思想渊源上追问一下,有没有人对孔子的思想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如果有,他是谁?我认为,他就是周公。本文想从周公的伦理思想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周公的诰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可信的历史文献

      周公姓姬名旦,生卒年月不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胞弟,周成王姬诵的叔父。因辅佐武王伐纣灭商有功,食采邑于周地(今陕西岐山县东北部),故称周公。武王建立西周后第二年就去世,成王当时只有十三岁,由周公摄理政事。《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可见,周公对西周王朝的建立、巩固与发展是做出了极其巨大贡献的。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伦理学家。

      周公不仅有巨大的历史功绩,而且,在中国历史上还留下了最早的、较完整的、文字可信的论著。如果没有这些可信的论著,我们就无法认识周公在中国政治思想史、哲学伦理思想史上的地位。“地以人胜,人以言存。”

      周公有文字可信的论著,主要保存在《尚书》一书中。《尚书》被公认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它记录了春秋以前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者的一些誓词、诰语、谈话等,是当时史官所收藏的重要的政府文献及政治论文选编。仅就《尚书》28篇而言,有《虞书》2篇、《夏书》2篇、《商书》5篇,《周书》19篇。在《周书》19篇中,有11篇是周公的诰词。整个《尚书》涉及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夏、商、周和春秋之前各王朝的历史、政治、哲学、伦理、法律等极为珍贵的资料。它是我国历史、政治、哲学、伦理、法律等思想发展的重要源头。同时,也是我国儒家的经典之一。几千年来,它对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顾颉刚先生曾说:“《尚书》一书可说牵涉到全部中国古代史,以至影响全部中国史。”[1]

      《尚书》虽然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但其可信程度如何?根据郭沫若、顾颉刚等著名史学家的考证研究,《虞书》、《夏书》、《商书》共9篇,虽有一些具有可信的、真实的史料价值,但多为春秋末期或战国时期的作品。就是周书中,有些也是伪作,只有《大诰》、《康诰》、《酒诰》、《梓材》、《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等11篇确是周公的诰词。据郭沫若研究,《周书》11篇中除掉《召诰》的前半是召公所说的话外,其余的都是周公所说的话。“那其中流露着的思想我们不能不说是周公的思想。”[2]周公这11篇诰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可信的历史文献,保留至今,实在不易。他在这11篇诰词中,系统地论述了他的政治观、历史观、哲学观、宗教观、伦理观以及法律思想等。周公的这11篇诰词,是前无古人的,因为夏朝至今还未发现文字,商朝只发现了甲骨文。就是在周公时代,从已发掘出的历史资料来看,还没有一个人的论著这样多、这样集中、这样系统。

      也许有人会说,《周易》比《尚书》早。比如,中国的《五经》之中,就是把《周易》放在《尚书》的前面。南朝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勰曾说:“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则《春秋》为根。”[3]1992年,由李军、董辅文、吕文郁先生主编的《五经全译》中,也是把《周易》放在第一位。他们在《序言》中谈到“《五经》的排列次序问题”时说:“古文学家主张按照《五经》产生的时间先后来排列次序,因而古文家排列的次序是《易》、《书》、《诗》、《礼》、《春秋》。……我们这部《五经全译》是按照古文经学的次序排列的,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学术上赞同古文经学。”[4]

      那么,《周易》究竟产生于何时?宋祚胤先生在《周易新论》一书中经过多方考证,认为《周易》的写作时代既不是西周初年,也不是战国初年,而是在西周末年[5]。后来,他在《论〈周易〉的成书时代、思想内容和研究方法》一文中说:“《周易》成书不能延迟到宣王时候。《周易》既然是写在穆王之后,宣王之前,又记下了厉王末年的大事,那么要说它作于厉王末年理由就很充分了。”[6]游唤民先生说:“从思想发展史特别是哲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周易》是上承西周初年,下启春秋战国的,是西周过渡到春秋战国的一座桥梁。”[7]秦磊在《大众白话易经》一书中说:“《周易》是一部远古从事卜筮的‘贞人’与春秋战国,乃至汉代儒学者的集体创作,其作者的人数之多和时间跨度之长,大概真可以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了。”[8]

      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周易》成书的时间好像还无法定论,谁是作者也说不清。《尚书》中《周书》以前的《虞书》、《夏书》、《商书》,甚至《周书》中的个别篇章也出于春秋或战国时代,但是《尚书》中编选的周公11篇诰词,经过几千年来学者的考证,证明为周公所作。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周公的诰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可信的历史文献。如果这个论点能成立的话,这就为我们论证周公是中国第一位伦理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当然,周公的论著,史书上说还有不少,如《周礼》。《三字经》就有“我周公,作周礼”之说。但《周礼》是否为周公所作,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宋朝朱熹曾说,大体说来,《周礼》、《仪礼》可信,《礼记》便不可深信。《周礼》毕竟出于一家,谓是周公亲笔作成,固不可;然大纲却是周公意思。不管怎样说,《周礼》完全体现了周公的思想,这点恐怕是不应该怀疑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