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小康社会”的经济伦理学

——读《经济的德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泽环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出处: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后,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便引起人们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末起,我国就有一些学者着重研究经济伦理问题;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受国外当代经济伦理学和企业伦理学理论的推动,更是涌现出一些重要成果。据些,本文拟以王小锡的《经济的德性》为例作些分析,并对当代经济伦理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发展提些建议。

      一、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经济伦理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伦理精神或伦理气质,是人们从道德上对经济活动的根本看法;经济伦理学则是这种精神、气质和看法的理论化形态,是从道德上对经济活动的理论化理解、评价和规范。经济伦理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出适宜的规范原则,发挥其对现实经济活动的辩护、规范和反思功能,以帮助人们正确处理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由于经济生活本身的变动不居,经济伦理原则也应该不断发展、深化,特别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更是如此。那么,经济伦理学如何能够及时地提出这种适宜的规范原则呢?

      这里的关键就是要能够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当前,我国经济伦理学面对着许多复杂的经济伦理问题,例如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相关的经济效率、体制改革、科技创新、诚信交易;与达到共同富裕相关的经济民主、分配公正、社会和谐;与实现生态平衡相关的防治污染、绿色消费、保护环境;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相关的商业和文化、科技和人文的关系,劳动和生活的意义,等等。显而易见,这些问题构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一方面,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合理解决,都与其他问题得到相应解决相关;但另一方面,在这些问题中,有一个基础性的、最紧迫的、从而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十六大报告的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际上也是我们时代的主题。[1]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发展仍然是硬道理,必须始终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这应该也必须成为我国当代经济伦理学的主题。从这一视角来看,《经济的德性》提出“道德是生产力”、“道德资本”等观点,应该说是一个适宜的值得重视的观点。王小锡认为:解放生产力既是改革的目的,亦是一切工作的着眼点。但生产力的解放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不是纯物质活动现象,它取决于人本身的素质,而道德素质是人的核心素质。从而,道德是生产力,而且是“动力”生产力。并由此得出这样一些命题:“道德是经济的本质内涵”、“道德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保证”、“道德是经济运行中的无形资产”、“道德是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法则和依靠”等等,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道德的经济意义,并由此发展出关于“道德资本”的观点:科学的伦理道德“应用到生产领域,必然会因人的素质尤其是道德水平的提高,而形成一种不断进取精神和人际间和谐协作的合力,并因此促使有形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道德是资本。”[2](pp.84-85)这实际上是王小锡应用现代理论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资本”范畴,对其“道德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的进一步论证和拓展。从经济伦理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命题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做了充分的伦理辩护;马克斯·韦伯对“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问题的研究,则成为关于经济问题的伦理学描述的典范。而我国传统社会中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文革”中所谓“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极“左”思潮,对于生产力发展的抑制和破坏作用,也是众所周知的。因此,道德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十分重要的。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要成为一门有生命力的学科,一定要关注对道德的经济意义的研究,一定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应该指出,王小锡对道德的经济意义的强调,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基本目标和主导观念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他的任务不是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做出伦理辩护,而是指出道德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要的、重要的因素,探讨道德如何发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用的问题。这样做确实有利于发挥经济伦理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例如,当前成为经济伦理学研究焦点的“诚信”问题,对它的研究,在理论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在实践上也有利于“诚信”观念在经济生活中的传播、普及和强化,这必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地发展。当然,经济伦理学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它的视野应该是宽广的、全面的,不仅应研究经济生活中的微观个人、中观企业问题,而且也应该研究宏观制度和体制、世界经济等问题,在这方面,《经济的德性》似乎还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经济伦理观

      经济伦理学应该如何为研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问题做出贡献呢?这就涉及对经济伦理学本身的学科界定和使命的理解。对此,王小锡认为,经济伦理学应该揭示经济现象中道德形成、发展及其作用的规律,揭示经济活动中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和作用,而其本质特点“既是经济活动的道德及其价值论证的理论体系构建,又是经济行为规范与行为方式之构架”。总之,“经济伦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完善人生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规律以及明确善恶价值取向及其应该不应该行为规定的学问。”[2](p.19)其实质在于强调“伦理是经济的要素和德性,这就是所谓的经济伦理”,[2](p.43)并由此规定了经济伦理学的任务和使命。

      为了分析和把握王小锡对经济伦理学的上述学科界定和使命的理解,我们这里首先把它和美国经济伦理学家狄·乔治(Richard T.De George)的经济伦理学观念作一比较。狄·乔治认为:“伦理学首先是规范的概念被用以描述那些绝大多数人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行为,还包括对这些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的规则,以及这些行为中所体现的、所包含的、所追寻的价值理念的总结”,[3](p.26)并由此强调:“伦理学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它为对道德课题进行个人或社会的理性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有效工具”,[3](p.30)“经济伦理学为人们解决发生在经济活动中的道德问题提供了更加系统的方法以及更为有效的工具”,[3](p.33)它能帮助人们认清道德生活中最有可能忽略的问题。这就明确地规定了经济伦理学的“方法”和“工具”的地位。而回过头再来看王小锡的经济伦理学观念,他强调的显然是经济伦理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