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马克思:一种人本主义化的诠释

——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解读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内容提要: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系弗罗姆早期的最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此书中,弗 罗姆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为人本主义的观点。为了确立这一论点,弗 罗姆分别指认了马克思主义作为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复兴的社会背景,反驳了西方马克 思学所制造的“两个马克思”的对立说,公开主张只有一个马克思,这就是始终作为人 本主义哲学家的马克思。本文作者否定了弗罗姆的这一诠释的合法性。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3 年 11 期

字号: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系弗罗姆早期的最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本。此书中,弗 罗姆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为人本主义的观点。在弗罗姆看来,马克思 哲学的真相被严重地遮蔽了。在马克思去世之后,所有那些马克思的经典诠释者,不管 是考茨基、普烈汉诺夫、列宁一类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是像伯恩斯坦那样的改良主 义者,无一例外地将马克思理解成经济决定论式的唯物主义。弗罗姆认为,这种哲学实 际上“更接近于马克思所反对的19世纪资产阶级的机械论的唯物主义,而不接近于马克 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因为,他们都没有“把马克思解释为是以他的人本主义的存在论 (existentialism)为中心的”哲学(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西方学者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9页)。其实我们知道,伯恩 斯坦与考茨基,普烈汉诺夫与列宁,在许多哲学理念和实践旨趣上是完全异质的。可弗 罗姆是说,在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这倒也对。弗罗姆这 里是一个十分明确的理论定位:马克思哲学的真谛是人本主义。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宣 言。

      一、人本主义伟大传统的复兴

      弗罗姆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属于历史上一种最伟大的传统,即以人为中心、人作为历 史存在唯一目的的人本主义哲学。这是一种历史性的逻辑定位和学统排队。弗罗姆在《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一书中说:“所谓人本主义,它的意思是指每一个均体现了全部的 人性;因此,人所具有的,每个人都具有”(弗罗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湖南人 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页)。从根本上说,“人本主义意指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全 面发展上一切社会努力的目的与准则”(同上书,第148页)。这个学统的理论目的是明 确的:

      它是一种把人及人的发展、完善、尊严和自由放在中心位置上的一种思想和感情的体 系,它强调人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任何其他东西的手段;它强调人不仅作为个人 而且作为创造历史的参与者的那种积极主动的能力;以及强调每个人在其本身之内都怀 有全部人性(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90页)。

      在弗罗姆看来,马克思的哲学正是“来源于西方人本主义的哲学传统,这个传统自斯 宾诺莎开始,通过18世纪法国和德国的启蒙运动哲学家,一直延续到歌德和黑格尔,这 个传统的本质就是对人的关怀,对人的潜在才能得到实现的关怀”。他甚至认为,“在 以往的历史上,佛陀(Buddha)、希伯来的先知、耶酥基督、苏格拉底、文艺复兴的哲学 家,以及从启蒙运动起到歌德和马克思为止的那些哲学家,都是伟大的人本主义者。人 本主义传统源远流长,2500年从来未间断,现在还在继续发展着”(同上书,第90-91页 )。这真是一笔糊涂账。出世的直接否定人的世俗生活的佛主和基督都成了人本主义, 那文艺复兴的思想家和启蒙运动如何以人来拒斥非人的神灵?歌德与马克思如果关心的 是同一种人,也就没有了布尔乔亚与无产阶级的区别。如果是为了高扬人的旗帜,说明 文化的历史是人的历史还能够理解,可是非历史地宣布一切西方近代思想都是人本主义 ,反倒会使这一命题变成伪命题。一般说,人本主义的思想家大多是推断和激愤多于理 智,这种激愤通常会使他们的理论逻辑缺乏一种科学的严谨性。这也是弗罗姆理论讨论 的致命弱点。

      弗罗姆发问道,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本主义,那么为什么长久以来马克思哲学却 不是以这种人本主义的形象被呈现?或者换句话说,马克思这种人本主义传统会在后来 丧失?依他的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两个关键性文本缺失的事实,一是代表 马克思哲学人本主义真面目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直到1932年才发表,人们起初 根本不知道存在这样的文本;二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整文本也是于1932年第一次 正式出版。这些文本的历史性缺失,对第二国际以后的传统马克思主义“歪曲和片面解 释马克思的思想是很有用处的”。这是证明,无法看到马克思的人学论著,是使马克思 畸变为物化哲学的历史原因。第二,更为近切的原因还在于,“从马克思逝世到20世纪 20年代这段时间内,哲学思想为实证主义的机械论的思想所统治,这种思想影响了像列 宁和布哈林这样的思想家”。似乎这是导致马克思哲学退化成机械决定论的理论原因。 这又是一个极为笼统的判断。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列宁的思想史分界中,至少柯 尔施还能精确地指认出撰写《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时“受机械论影响”的列宁, 与后来《哲学笔记》时期的列宁的异质性。弗罗姆这里真是倒退。我只能说,弗罗姆的 读书可谓不精不深入。第三,是一个现实中的问题,“这种精神的人本主义传统——马 克思还是生活在这种传统中——几乎被成功的工业主义的机械唯物论的精神所淹没”。 这是说,现实中强大的现代资本主义物化生活使拜物教成为日常生活中无法摆脱的意识 形态。人成为物,人与人的关系成为物化关系,人的意识就是物化观念,这是青年卢卡 奇给我们指出过的现象。

      弗罗姆说,然而正是在今天这个过度异化的世界上,人本主义的伟大传统却开始重新 复兴。以他的判断,早在20世纪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种复兴就已经萌生。尽管 这只是在个别思想家的一个很小的范畴内发生的事情。比如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当代发 展中,“卢卡奇是第一个恢复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的人”。这显然是指青年卢卡奇的《历 史与阶级意识》一书。还有,布洛赫“在他的光辉著作《希望的原理》中强调马克思的 人本主义”(同上书,第79页)。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本主义的复兴就在一个更 大的范围内展开了。一方面是残酷的战争,特别是法西斯主义不分青红皂白血腥屠杀的 暴行使人们近迫地感知人的生存危机;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现实中的物化重压和生存威 胁使人产生了新的反抗。这是一种双重威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