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

作 者: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冯景源(1931-),河北景县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唯物史观形成史的研究。

原文出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着重指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 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又一次 理论创新,它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创造新 的辉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属于唯物史观的范畴。所谓理论创新, 主要是指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唯物史观理论创新与创造性思维具有内在联系。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3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20(2003)05-0001-0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关系

      在“七一”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一次有力地证明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以 下所引“七一”讲话不再注明出处)。这里我们从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形成谈起。邓小平在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常常说的有两句话:一句话是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另一句话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 会主义”。在邓小平看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是指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动力。在这个意义上,以上三者可以在统一的意义 上理解。他说:“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而奋斗。”[1](P116)没有这个信仰,没有这种精神动力,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在这 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这里是指唯物史观中高度发展的 理想社会而言的。第二层意义是从实践,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意义上说的。这时,三者 仍具有第一层的意义,但在内涵上要求做出区分,突出了实践含义,即如何理解什么是 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以上两层意义都体现了唯物史观理论指导的作用。前者是作为一般规律、理想起着信 仰和精神动力的作用。在第二层意义上,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要做出区别,旨在 说明,中国在自己的历史条件下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 道路,又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这里,唯物史观一般规律是作为社会发展的尺度、标 准起作用的。这种尺度、标准具有两层意义:一是用以衡量、判断我们国家处在什么发 展阶段上;二是在这一阶段上应当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应该采取什么路线、方针和方法 。我们所做的探讨旨在提出唯物史观理论中两个范畴的区别和联系,即社会发展一般规 律与社会发展具体道路的关系问题。一般规律与具体道路,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邓 小平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就体现了唯物史观中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与社 会发展具体道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基本观点。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集中全党智慧形成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阐发的各个理论、观 点以及方针政策,既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规律为指导,又体现着根据中国实际、 走建设社会主义具体道路这样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离开唯物史观一般规律与社会发 展具体道路的基本理论,就无法科学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首先需要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判定的关系。中国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确定,是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光辉典范。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 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它承担着推动中国社会进 步的历史责任。科学地确定中国的社会主义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 实践课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十三大确定的。这就是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 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经过了十二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 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才提到唯物史 观的高度上来。这个认识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据文献记载,“初级阶段”这个提法,在 党的文件中已三次出现,但都没有发挥。十三大报告的起草工作就是遵循着这个思路展 开的,借此来说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任务和经济体制改革 的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还特别指出了在理论和思想上避免“左”右两 种倾向的必要性。理论和实践都需要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 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 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1](P25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理论指导下,概括初级阶段社会主 义建设的新形势、新问题而提出来的;反过来,作为一个新的理论,它又成为推动中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国防和文化等改革和建设的重要的指导方针。

      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 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胡锦涛同志的这一理论概括,是对党的十三大的高度的 理论评价。党的十三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意义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从理论上确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 段;其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 个划时代的意义,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可以说是对唯物史观理论的创新。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是对唯物史观理论的创新。在初级阶段理论指导下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 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 建设党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上对唯物史观理论的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