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03)02-0010-02 人的价值构成,从层次看,具有个人价值、集体价值和全人类价值;从向度看,具有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人的价值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关于二者 的关系,在哲学教学中一方面未能充分展开,另一方面有些理解尚有简单化的情形。因 此,本文拟对此略陈管见。 人的社会价值是指处于价值客体地位的人以自己的活动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意义关 系;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人的活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即客体自我对主体自我的意义。由 于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同寓一体,只是向度不同,前者指向他人和社会,后者指向自身 ,因此人们通常认为二者是完全统一的,即人的社会价值越大则自我价值相应就越大, 反之亦然。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实际上,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不是简 单同一或完全正比的关系。为了说明这一点,有必要把自我价值分解一下。一般来说, 人对自身的满足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满足自身物质生活的需要,可称为物质性自我价 值;其二,满足自身文化娱乐的需要,可称为精神性自我价值;满足自我完善、自我实 现的需要,可称为能力性自我价值。由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之间就构成了三种关系 ,即社会价值与物质性自我价值的关系,社会价值与精神性自我价值的关系,社会价值 与能力性自我价值的关系。这三种关系又具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社会价值与 自我价值之间既存在统一性,又存在差异性,如社会价值与物质性自我价值和精神性自 我价值的关系就属此类;一种情况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直接同一,如社会价值与能力 性自我价值就属此类。因此,在考察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关系的时候,对这两种情况必 须有所区别。 第一,应该肯定,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其一,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存在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就没有自我价值。价值是 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关系,因此无论何种价值(物的价值还是人的价值),其基本内 涵都在于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有意义、有效用。当然,人与物不同,物的价值是单向度 的,它只能面向人类而不会反馈自身,因而物不存在自我价值。而人的价值是双向度的 ,其价值不仅对社会和他人有意义,而且能够反身自我,对自己有意义,因而人既具有 外在的社会价值,也具有内在的自我价值。但是,价值的本质规定性是客体对主体的意 义和效用。所以,人的价值首先表现为社会价值,表现为自我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作 用。所以,人的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其二,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实现的 条件。自我价值是人对自身的满足,但是,这种满足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即人必 须首先满足社会需要,进而才能满足自我需要。因为,从社会总体看,无生产即无消费 ,无贡献即无享受,因此,社会成员劳动和贡献是实现社会成员自我满足的条件。同时 ,人不可能以自己的劳动直接满足自己的全部需要,必须以社会交换为中介间接实现。 因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人的劳动是单方面的,单方面的劳动不能满足多方面的需 要,所以人只有在社会交换网络中,以自己对他人的贡献换取他人对自己的贡献。也就 是说,自己对自己的意义(自我价值)是通过自己对他人的意义(社会价值)来实现的。 第二,应该看到,社会价值与物质性自我价值和精神性自我价值之间存在着量的差异 性。社会贡献的量值必然大于物质性自我价值和精神性自我价值的量值,人的劳动对社 会所做的贡献必然大于其劳动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从理论上看,贡献大于索 取,人才能有价值。人的价值—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述—即人的有用性,有用于他人,有 用于社会。因此,对社会做贡献是人具有价值的前提。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的全部创造消 耗殆尽,还何谈贡献,又何来价值?从社会运行机制上看,只有社会价值总量大于自我 价值总量,社会才能良性运行并向前发展。社会由不同类型的成员组成,其中既包括具 有创造力的成员,也包括尚未具有创造力的成员(未成年人)和已经丧失创造力的成员( 老年人)以及不可能具有创造力的成员(某些残疾人)。老年人曾经创造社会价值,因而 在晚年以其积累的社会价值继续实现其自我价值。而未成年人和某些残疾人则由于不能 创造价值因而不能自己满足自己,需要具有创造力的成年人的抚养。所以,具有劳动能 力的社会成员必须从自己的劳动中拿出相当部分提供给不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同 时,社会发展需要积累,而社会积累只能从社会成员的劳动价值中提取。因此,在任何 社会形态下,社会价值的总量都必须大于自我价值的总量,社会幼小成员和弱者才能得 到保护,社会也才能继续前进。从阶级社会的现实状况来看,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创造者,但其创造的大部分财富都被剥削阶级无偿占有了,因此,劳动人民用 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价值与其创造的价值之间存在极大的反差。由此可见,社会价值与物 质性自我价值和精神性自我价值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和不统一的关系。 第三,社会价值与能力性自我价值之间具有直接同一性,即社会价值大小直接表征着 能力性自我价值的大小。人的本质力量是在其对象化的过程中展现的,对象化的创造活 动体现并发挥着人的潜能,增长并发展着人的能力。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过程与人 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是同步的,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就塑造着自我,在创造社会价值的 同时就铸就着自我价值。因此,衡量人的能力性自我价值必须以人的社会价值为圭臬。 人的能力性自我价值本身是客观的,其大小不以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为转移。但是,人 不可避免地要对自身价值进行自我评价,而自我评价又不可避免地要以社会评价为依据 ,而社会评价又必须以人的社会价值为基准。因此,人对自身价值的评价和自我实现感 ,归根结底是对在社会评价中折射出的自身社会价值的反映。当然,社会评价是复杂的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对同一个人会由迥然不同的评价。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有 些历史人物的社会价值不能在短期内体现出来。所以,不能将特定的社会评价绝对化。 但是,社会实践最终总会对历史人物的社会价值做出公平评判。因而,尽管社会评价具 有阶级性和历史性,最终还是要以人的社会价值为转移。总之,只有以社会价值为参照 系,人才可能找到能力性自我价值的坐标点并确证其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