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3)07-0086-05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创造出了一个无限丰富 多彩的世界。然而人在面对自己所创造的物质世界面前又显得那么的无能为力,人为物 役,人在创造物质世界的同时,迷失了自我。人自身究竟为何种力量所驱使?人精神的 片刻安宁在哪里?人们头脑里的种种观念同人们自身的存在是否契合?这许多的问题让我 们去思考一个古老而又时新的命题——异化。马克思很早就提出了劳动异化的理论,后 继的学者们对异化现象的研究也已相当丰富,但关于异化理论中主体内在异化的研究还 不够。而弄清主体造成奴役的原因,是寻求摆脱奴役通往自由之路。 首先,什么是异化?在近代哲学演进过程中,曾有一些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过异化 问题。例如,黑格尔曾阐述过客观精神的异化。黑格尔认为,思维既不是有组织的物质 的属性,也不是头脑的机能,更不是外部世界的反映,而是一切外在物的内容、本质、 实体。黑格尔根据这个唯心主义前提,认为一切事物不是思维,就是思维的产物——异 化。因此,在黑格尔看来,自然界是绝对理念,亦即神化了的思维的异化。费尔巴哈曾 描述过宗教的异化,而年轻的马克思则主要关注人的本质活动——劳动的异化以及这种 异化所带来的非人的后果。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系统表述了著名 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的异化含义是:一种自身分离出的素质或力量逐渐跟自身疏远 化,从而成为异已的、支配和统治自身的素质或力量的过程。卢梭曾说过,“人生来是 自由的,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注: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第8页。)。马克思也曾把人类的发展阶段概括为,人对人的依赖阶段,人对物的依赖 阶段,自由全面发展阶段。人为外界所束缚,人为物役都属于异化的范畴。我们在这里 把异化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异化。即人被人以外的东西所奴役的状态。另一类是内在 异化。即是指人被人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理念、知识所奴役的状态。内在异化是独立于 外在异化的一种异化形式,并且人们为其所奴役而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僵化、观点的偏激 、却并不为人们所觉知和承认,往往在人们以某种理念指导下去实践而在猝不及防的情 况下招致挫折和失败。 内在异化的迷人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造成内在异化的理论知识与认知 主体是浑然结合在一起的。理论知识可以指导人们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但理论知识也 可以成为主体进一步认识和实践的障碍,成为主体内在异化的因素。而这些造成内在异 化的因素,它的存在是与主体的存在相统一的。这些以理论知识存在的因素,它的存在 是主体在头脑中对以前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加工与概括,它必然同主体密切相关,并且打 上主体个性的鲜明烙印。它与主体浑然一体,并且无形地发展,奴役主体于不知不觉之 中。主体根据这些理论知识去进一步认识和实践,其后果才有可能见出它与主体本真意 志的违背。第二,造成内在异化的理论知识所起作用的时间是持久性的。这些存在于主 体头脑中的东西,主体会认为完全是自己的,即便以其为指导的实践活动遭受挫折,主 体也不会轻易找出其内在的根源,一旦形成思维方式的僵化,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惯 性地保持着。例如,地心说、经典力学理论的统治就是这样。第三,造成内在异化的理 论知识的危害后果的发展具有滞后性。它的异化作用是在主体进一步认识和实践之后的 事,它不会在当下表现出它的阻碍性。而且还以理性的光环获得人们的依赖。它常常有 一个合理存在的范围,在这一范围之内它是有效的,一旦超越范围,它的异化作用就发 生了。 二、内在异化的表现 人类实践活动的认识成果有两类,其一是物化的成果,其二是理论化、观念化的成果 。在人们看到第一种成果时,人们享受到了克服必然而获得自由的畅快,但物化成果的 自由又向必然转化,成为异已的力量。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时,便遭受到灾难。恩 格斯科学地揭示了自由的内涵。“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 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注:《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3卷,第153页。)。人类通过认识活动,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形成实践的目的和 方法,并使实践活动改变自然界自在的存在方式,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 当人们还陶醉于这种实践活动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时,转化为自由的必然再度转化为作为 主体异己力量的必然,由潜在的异己性成为了可怕的现实的异己力量。这就需要重视转 化为自由的必然再度向必然回归时,异化力量在现实中的破坏性。 由于人们的实践总是在人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理念以其精神的存在状态更具有迷人 的魅力,使人们心甘于自己手造的观念的奴役而不自知。这就造成了以下几个方面人类 活动的内在异化作用。 第一,社会发展模式分析理念对人类活动的内在异化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 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还只是人类 正在探索和将要探索的社会。前面四种社会类型,是人类走过之后回首看时所总结出来 的,它有实际根据,是合理的,在一定社会现实的、实践的基础上的社会发展模式,在 一定范围内能合理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但同时这种内在异化一旦发生作用,影响也是非 常严重的。我们就苏联模式来分析这种内在异化作用。苏联模式的建立是在当时苏联的 客观条件下产生的,它以高度集权化克服了苏联那时所面临的困难,并且取得了社会主 义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但后来苏联模式的弊端开始显露,上世纪80年代末才谋求改革。 我国在开始学习苏联模式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就,但更严重的是计划经济、集权 模式、以及计划体制下的僵死的思维方式,给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诸多阻碍。这些历 史的事实,让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某种理论知识对现实的指导作用是有限的,一旦当 这种理念进入人们头脑的时候,就会使思维在一定的框架中运行,而这一框架认识是一 种思维的障碍,人们缺少的正是对这种内在异化的认识,当异化发生作用时还不自知。 社会的发展在寻求模式中更要注意思维模式的束缚,还思维一个翱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