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思维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内容提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两个命题是等值的。前者强调的是“ 全面建设”的实践及其过程;后者则着眼于通过全面建设实践所达到的目标和结果。也 就是说,全面小康社会乃是通过全面建设的实践来实现的,是全面建设实践的目标和结 果。而全面建设又是由全面小康社会的蓝图决定的。因而,在开展全面建设的实践之前 ,首先就应该看清楚全面小康社会这张蓝图,真正弄清楚全面小康社会的含义,以及全 面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战略步骤,等等。尤其是领悟在引导全面建设背后的新 思维,更有其特别的意义。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3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看清楚“全面小康社会蓝图”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为全国人民绘制了一幅在新世纪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全国各族 人民为之欢欣鼓舞。为了使这张宏图变为现实,首先认真地看清楚这张宏图,无论从理 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地说,或者从理论上说,人类实践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在实践之前先有一个行 动的蓝图。盖房子,先有图纸;城市建设,先有城市建设规划;建设国家,则有建设的 目标以及达到此目标的步骤、方针、政策、措施等等。有了这些图纸、规划、目标等“ 蓝图”之后,才有将其付诸实施的建设实践。有了蓝图和其实施的行动,并不保证实践 的效益和成功。就是说,这些“建设物”未必就是有益的、合理的、理想的。这里可能 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可能是这些蓝图自身就有毛病,它的设计本身就不恰当、不合理、 不理想,或者不明晰。拿我国的社会建设来说,“三面红旗”就是一个从指导思想到设 计蓝图全都是错误的典型例子。按照这一设计打造出来的“人民公社”模式,自然不可 能是理想的、有益的。

      也有些“建筑物”的不理想,并非是由于指导思想和设计蓝图的不妥,而是由于施工 过程中没有按照设计蓝图去做而造成的。比如,近一段时期,有些城市为了解决中、低 收入人口的住房困难问题,建设了一批经济适用房。这个设想是好的,建设图纸也没有 问题。房屋盖好后,舆论工具大吹特吹,一个个镜头反映了困难户感谢政府为老百姓办 了实事。但是,事实真相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有相当多的住房对这些房屋的质量提出 质疑,比如,有室内管道不通的,有到处冒水的,有墙皮脱落的,有天花板掉下来的, 等等,等等。个中原因,不外是有些建筑公司只图私利而偷工减料,有些则是施工过程 中缺少监督或监督不力,当然,也有些是由于没有看清图纸便投入施工从而使施工工序 不当等。总之,都是因为没有严格按照图纸执行而造成了这些劣等建筑物。所以,为了 建设好真正让人民满意的经济适用房,施工建筑部门首先端正指导思想和建筑理念,仔 细看清楚建筑图纸,严格把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关,就是十分重要的。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工之前,首先端正指导思想,弄清楚到底何 谓全面小康社会,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个大工程中,从中 央的各个部门到各省、市、县的领导,便好比是承包这一工程的各个建筑公司的经理。 经理们绝不能停留在口中唸着建设小康社会,心中想着的却是为个人树碑立 传的“形象工程”。如果这样,那就和前面说的那种只顾个人发财而不惜偷工减料的行 为没有什么两样。有一颗公心是经理们的首要素质,但这也只是最起码的素质。为了盖 好全面小康社会这座宏伟大厦,经理们为了避免盲目地实践,那就应该首先真正地领会 好建设这个工程的具体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步骤;仔仔细细地弄清楚这一工程的蓝图, 领悟和看清楚蓝图的方方面面;而后按照蓝图的精神和要求,创造性地进行“施工”, 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变为心中没有蓝图的盲目的蛮干和瞎干;也才能真正 保证这座宏伟工程的质量。

      总之,为了避免盲目实践,尽量少走弯路,高质量地建设好全面小康社会,首先吃透 全面小康社会的意蕴和实质,便是十分必要和有价值的。这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首先 必须打好的思想认识基础。不仅各级领导,而且全国人民在思想上对全面小康社会有一 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乃是建设好全面小康社会的首要前提。这是从人类实践必须思想先 行的角度来说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先弄清楚全面小康含义的必要性。

      如果特殊地说,即从当前大家对全面小康社会理解的实际情况看,我亦深深感到在思 想认识上弄清楚这个问题的迫切意义。十六大以后,广播、电视、报纸对各地贯彻十六 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传达、学习情况有许多报道;各种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讲话和文章也不少。从这些报道和文章中,大家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理解 是不尽相同的。大概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种情况:首先是完全从经济层面来诠释全面小康 社会。他们认为,小康本来就是一个衡量家庭经济生活水平的标度。从中国传统追求的 小康生活,就是指那种不愁吃、不愁穿,手里还有点富余的中等生活水平的状况。邓小 平在上世纪80年代初说过,经过二十年的奋斗,要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也是指的 经济状况,即全国人均产值达到800美元。现在这个目标达到了。所以,又提出进一步 的目标,即全面小康社会。所谓“全面”,一是指更加富裕。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 我们要再奋斗二十年,在目前人均产值800美元的基础上再翻两番,达到人均3000多美 元。二是指在地区间、城乡间要更加平衡些。目前的小康,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 间是不平衡的。这就要通过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使全国各地区 的城乡人民全面地都过上小康生活。

      第二,从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层面来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含义。认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 中,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使我国的经济有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经济总量比20年 前翻了两番。这是来之不易的。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但是,在这个 过程中,也使我国的资源生态环境遭受到很大的损失。人们生活的舒适水平,不仅取决 于经济物质条件,而且还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就是说,人们的生活不仅要有吃、有穿 、有住,还要吃得好、吃得放心,穿得好、穿得开心,住得好、住得舒心。这就要求有 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在那里,水清、天蓝、山美,空气清新,怡情悦性。所以,在今 后20年中,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得经济的发展,而是要在使经济再上新台 阶的同时,还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环境变得更优美。只有这样的小康,才是全 面意义上的小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