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价值的人学阐释

作 者:

作者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 政治法律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万光侠(1965— ),男,山东新泰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法律学院教授,博士。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人的非功利性存在特性决定了人的文化特质。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价值是指文 化作为客体,它对于人的文化本性和需求的意义。文化价值旨归主要体现在文化与社会 发展及其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两个维度。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努力建构与现代化相适应的 功利与公正相统一、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统一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价值观。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3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03)03-0007-06

      文化价值是文化哲学的前提性研究。因为只有确立哲学之普遍的文化价值和超越地位 ,才能确定哲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合法性。由此,文化哲学才可以成立。同时,在文化 的意义上,社会的发展也就是人本身的发展。如果没有文化对人的培育和塑造,没有一 种文化精神为人提供价值支撑、行为规范和力量整合,社会将失去秩序、稳定和前进的 方向。在社会变革的时期,尤其如此。本文拟从人学视角深入探究人的存在的文化特质 、文化价值指归及其文化价值观建构诸问题。

      一、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文化这个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可以作出多种不同的界定。我们认为,文化是人 类特有的生活现实。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文化现象与文化结构两个基本层次:文化现象 指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所创造的文化形式;文化结构比文化现象更凝重、更深刻、 更本质,又可分为具体文化结构与抽象文化结构。具体文化结构是人类历史的某一时代 、某一民族的语言、习俗、社会制度、心理和生理状况的总和;抽象文化结构则是对具 体文化结构进行抽象所得出的最一般的智力结构、物质文化结构和行为模式。人的最一 般的智力结构、物质文化结构和行为模式是人的文化存在,体现了人的超生物机体的存 在方式。文化哲学的任务是要揭示在抽象文化结构上的人的文化存在,亦即人的本质[1 ](P91)。

      人的需要是价值确立的前提,人的全面发展亦是人的需要的一种目的性指向。“需要 ”作为一般范畴,它是有机物、人和整个社会的一种特殊状态,即摄取状态。这种状态 一方面体现了有机物、人和整个社会对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另一方面又表 示了有机物、人和整个社会能够获取的享用一定对象的“本质力量”,即机能,它是有 机物、人和整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根据。生物体的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依靠的是 对外部条件的摄取。从这个角度说,需要是只有生物体才具有的属性。

      同作为生物体,人的需要同动物的需要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的需要靠大自然的恩 赐,以本能的活动来满足,其范围仅限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而人的需要则是靠主体的 能动性,以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实践来满足,需要的内容不只限于与动物类似的生产需 要,同时人还是一种文化的生成,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需要,并在社会实践的基础 上不断丰富发展,具有对自然对象、劳动工具和产品的广泛的物质需要,和对知识、艺 术、宗教等的精神需要。人的精神需要,体现了人的超生物机体的存在方式。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人之所以具有超越意识,是因为人是一种双重性存在,即一种 是人的功利性的存在,这是人的动物性的存在;另一种是人的非功利性的存在,这是人 的文化品格,表现为人的非生物性的文化的存在。在人的活动中,人的功利性存在和非 功利性存在具有极不相同的活动目的:功利性存在的活动目的是直接取得物质的或精神 的生产产品,占有这些产品的形式和效用;非功利性存在的活动目的则是实现人的生命 价值,它把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产品,以及产品的形式和效用看作只是实现人的生命价 值的手段。由于活动目的不同,功利性存在与非功利性存在的活动方式、活动结果亦不 相同:功利性存在的活动方式是以物质的手段创造出实在的产品,其活动的结果是产品 的完成和实现;非功利性的活动方式是以符号的形式把人的意义雕凿在自然的材料上, 使物质的、精神的产品成为人的生命价值的象征,其活动的结果是人的生命价值创造的 实现。人的功利性存在与非功利性存在的这些区别表明,人的非功利性存在是决定人的 本质的更有意义的方面,正是人的非功利性的存在才使人的功利性行为与动物的功利性 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为了说明实践,曾比较了人的生产与动物的 生产:“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 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 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 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 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2 ](P53-54)这一段话表明:人的生命活动是创造和赋予意义的过程;人的生命活动“按 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这是马克思对人的生命活动的实质的规定。所谓“美”,就是人 在文化-心理活动中的自我塑造,是人的心理意境的构造,体现了人的追求、人的自我 完善的方向。因此,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文化、人的自由。人的生命活动以美为尺度,“ 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实质上也就是以文化为尺度,按照文化的规律创造人的存在、 人的本质。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人的非功利性存在就是文化的存在。

      总之,正因为实践的创造功能内在地包含着人作为主体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实践 才具有了文化的意义,人们才能够把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化活动积累的一切创造概括于“ 文化”这个概念之中。文化的本质,在于人通过实践活动提升人作为主体的价值和生存 境界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形成与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