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271(2003)01-0005-05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 政策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历史 唯物主义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与此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对历史唯物主 义的重大理论创新,这种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作出 了新概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予以了新发展,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规 律的认识进行了新深化。
一、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括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也是社会主 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主要标志。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完备的理 论体系。对这个理论体系如何进行概括,使之既能全面体现体系的内容,又能简明扼要 ,更易为人民群众所掌握?过去有人曾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如有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理 论体系概括为“阶级斗争理论”,这种尝试,或许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政治上能起到团 结朋友打击敌人、开展武装斗争等积极作用,不过从理论上讲这个概括是不全面的,也 是不科学的。因为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强调阶级斗争,而且更强调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 置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于不顾,片面突出阶级斗争,很容易导致政治错误的发生。一些 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大都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片面突出阶级斗争理论不能说不是一 个重要原因。又如有人把历史唯物主义概括为“经济决定论”或“历史决定论”,这种 尝试一方面看到了经济或历史规律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突出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则忽 视了政治、社会意识、偶然性等因素的重要作用。因此,这种概括受到了恩格斯的批评 。恩格斯在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书信中对“经济决定论”等观点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 批评,认为“经济决定论”不能全面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因而不是一个 好的概括。那么,究竟应如何概括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 人没有进一步的论述,一些理论工作者也很少再作深入探讨,应该说这是历史唯物主义 研究和宣传中的一个缺憾。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认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 理论体系作出的新概括,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论述的生产力、文化、利益三个 范畴,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首先,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出发点和发展的物质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 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存 在和发展的物质动力。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如果停止了生产,就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 展。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教育、科 学、文化等,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生产力 的发展,社会的科学、文化、教育都发展不起来,当然就更谈不上繁荣。严格地说,历 史唯物主义之所以为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用社会的物质生产及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来解释社会的政治、精神生活,强调了物质生产和生产力对理解社会的基 础意义和决定作用。由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出发点和发展的物质动力,因而在历史唯 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生产力范畴占有突出地位,从生产力范畴可以逻辑地推演出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等一系列范畴。可以说,生产力范畴充分体现了历史 唯物主义的特征,逻辑地蕴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部理论内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的第一个代表就是代表生产力,确实是抓住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
其次,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支撑点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文化一般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法律、哲学、宗教 、道德等。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类的存在。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 主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不仅如此,文化还为人类的物质生产提供 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的推动和支持,人类不可能获得如此迅速的进化,社会 不可能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正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特别重视文化的历史作用,文化的 范畴和内容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这 种文化形态显得越来越重要,在马克思“生产力中包含着科学”思想的基础上,邓小平 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见,文化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内涵极为丰 富、不可或缺的范畴。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第二个代表即是代表文化,应该 说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点。
再次,利益是人类社会的落脚点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 最终决定力量。但人们发展生产力的动力或“动力的动力”是什么呢?人们为什么要从 事艰苦的生产劳动呢?说到底,是为了取得物质利益。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 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人们因物质需要而产生的物质利益是推动生产的原 动力,也是生产关系的实质。人们进行生产斗争,直接就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进行阶 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最终也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没有任何社会历史现象是超脱于物质 利益之外,与物质利益无关的。因此,物质利益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 目的,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一系列原理的一个归结点,是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一个核心范 畴,用列宁的话说:经济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者整个世界观的基础”[2]。所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利益范畴应该说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精确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