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江明,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会长、教授,广东 广州,510050/刘景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东 广州,510610。

原文出处:
学术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从1.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关系;2.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3.社会是人与自 然界的统一体;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四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关于人、自然、社会之间关 系的理论,并从这些理论的表述中,探讨并阐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3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马克思关于人、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自然界是万 物之原,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社会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体,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 互依存,只有确立它们之间合理的关系,人、自然界和社会才能持续地、协调地发展。 “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 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6-97、201-202、560页。)

      马克思逝世至今,虽然过去了120年,但他的基本理论,包括人、自然、社会之间存在 合理的辩证关系的论述,依然是理论发展的亮点,对当前实际工作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

      2002年秋在南非举行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进一 步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引起了全球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人们对可持 续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仍存在不少歧见,究其根本原因,仍是没有很好理解和处理人 、自然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无疑具有 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人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人既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是受动的自然存在物,依靠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又是有 生命的、能动的存在物,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使自然界变得更美好。人的物化与自 然界人化,正是表现出人与自然界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就深刻地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 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 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 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 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这些对象是他需要的对象;是表现 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 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 之外没有对象,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67-168、122、120页。)可见 ,人与自然界都把对方作为自己的对象,两者交互作用,不可分离,否则,人就不是自 然的存在物;自然界就不是人化的存在物。可是,在过去存在一种错误观点,把人与自 然界对立起来,把它们视为敌对关系,主张人要征服自然界,可以无限地掠夺自然界, 对自然界恣意妄为,结果是自然界遭到破坏,人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恩格斯早在100多 年前就警告过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 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 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 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 517、518页。)

      目前我国以至全球都存在人与自然界关系恶化的情况,值得人们高度警惕。拿全球气 温来说,由于工业、交通等废气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多,以致地球的 气温不断上升,冰川融化的速度愈来愈快。据《美国纽约邮报》(2002年8月11日)报导 ,自1900年以来,全球气温上升了大约1.35摄氏度,1928年以来,冰川已后退了1.25公 里。由于地球气温增加,空气污浊,全球水灾等自然灾害日益严重,患心脏病、气管炎 等疾病的人数愈来愈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再拿生态环境来说,由于盲目开 荒种地,肆意砍伐森林和毁灭草原,以致地球沙漠化的情况愈来愈严重。据有关专家报 导:我国土地沙化面积达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的幅员面积18.2%,相当于10个广东 省的幅员面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沙化扩展的速度已由1994年前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 里发展到1999年的3436平方公里。1994—1999年全国增加的沙化土面积比北京市国土面 积还多了80平方公里。全国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经济损失达540多亿人民币。(参阅江泽 慧《依靠科技创新,防治土地沙化》,《人民日报》2002年9月9日)还有,在自然资源 方面,由于盲目开采和浪费,造成自然资源相当紧缺。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自然资源 不仅不富裕,而且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我国煤炭的储量居世界第3位,已探明的储量接 近10000亿吨,但如果以人均占有量来计算,却只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煤炭资源 中等的国家。在煤的探明储量中,低级的D级储量占70—80%,可供建井设计储量不过30 %。水资源也相当紧缺,我国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量为208万亿立方米/年,次于巴西、 前苏联和加拿大而居第4位,但如果按照人均占有水量来算,我国却居于世界第110位。 (参阅何作庥《对“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 )我国母亲河——黄河不时断流,不少地区闹水荒,威胁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值得 严重注意。

      当然,不仅自然界制约着人,人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自然界。“自然界和人的同一 性也表现在: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 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5、43,第18-19, 第30,第17页。)这就是说,人们对自然界的关系,制约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又制约着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人类适 应、改造自然环境能力越强,人与人之间关系越好,反之亦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