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3)02-0001-07 黑格尔说:“哲学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注: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8、173页。)。马克思哲学可以说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内存崭新意蕴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在对以往哲学的“清算”和决裂中真正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变革,完成了对旧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摧毁,为“哲学新形态”的诞生注入了富有原创意义的思想内涵和活力,也为现代本体论的重建工作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一、“三位一体”:支撑旧形而上学本体论的三大思维构件 自柏拉图的“理念论”,中经康德的“批判哲学”,直至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在哲学史上展现了以“形而上学”的身分出场,号称“第一哲学”且又贵为“体系哲学”的本体论哲学演绎。在耗尽了无数“智者”之思的演绎场上,“本体”概念的实体化、终极化,“本体思想”的逻辑化、体系化和“本体论意义”世界的超绝性、普适性,形成了旧形而上学本体论的主要特征。历史地看,旧形而上学本体论是基于三种思维方式,或以三大思维框架作支撑而构筑起来的。 其一,知性化的思维范式。按照黑格尔的理解,知性思维是以同一性意识为基础,严格遵循同一性逻辑,并力图使概念与对象达致抽象分离状态的一种思维“态度”(注: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8、173页。)。按照恩格斯的理解,知性思维是一种“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思维方式”(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卷,第360页。)。这种思维范式习惯于把世界上种种事物的相异状态“削齐拉平”,进而在抽象的水平上把众“多”的万物归结为或还原为“一” ,然后,又把超感性的抽象概念实体化、终极化为世界的最高存在和最后基础(始基)。 “这种始基无论是作为凌驾于世界之上的创世主,还是作为自然的本质原因,或再抽象 一步作为存在,都形成了一种视角,由此看来,世界内部的事务和事件尽管丰富多彩, 但还是能够整齐划一,成为特殊的实体,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整体的各个部分”(注:哈 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第29页。)。循着知性思维的视角,在从“多”到“一” 的同一性抽象中形成了一个最晦暗的概念王国,其中在某个奉若神明的第一性的本原概 念的统领下,衍生出了不同属类的次级概念,而且这些概念上下左右之间是严格遵循逻 辑规则和次序的,这就为“本体思想”的演化提供了逻辑化和体系化的可能性,知性同 时也成为实现这种可能性的思维工具和绝对能力。柏格森说:“知性的特征就是按照任 何法则分解和重构任何体系的无限能力。”(注:柏格森:《创造进化论》湖南人民出 版社1989年版,第123页。)在同一性意识的支配下,知性思维所构造的概念既有高度的 抽象性,也有广泛的普遍性,而且这种抽象性的、普遍性的概念一旦在最高范畴领域内 被绝对化为超时空的唯一存在时,便获得了超绝的意义。尼采认为,在旧形而上学本体 论的建构中,一切充当形而上本体的东西,如“自在之物”、“上帝”、“自我”,无 非是具备最抽象的同一性与最初始的原因性的逻辑范畴。也就是说,同一性意识必然导 致对世界“第一因”的追究,“最后的、最稀薄的、最空洞的东西被设定为最初的东西 。”尼采称这“是把人引向虚无的巨大诱惑。”(注:尼采:《偶象的黄昏》湖南人民 出版社1987年版,第25页;《权力意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274页。)阿多诺 也把同一性意识看作是“一种幻象”。(注: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 8年版,第516页。)理由是它不仅导致先验理性的神话,而且造成意识形态的迷信。 其二,唯心主义的思想模式。对旧形而上学本体论作历史的考察,会发现它的建立和 发展往往是与唯心主义思想如影随形、相伴而生的。在古希腊,哲学家们开始把追寻多 中之一、变中之不变、现象背后之本质、经验界之超验世界,当作哲学的任务。到了柏 拉图的时候,理念被认为是代表现实世界本质的东西,哲学的任务被规定为对最普遍的 理念之间关系的揭示,这就开启了后世所谓的本体论学说。此后,形形色色的本体论学 说承前启后地发展,直至黑格尔思辨哲学大都是对柏拉图“理念论”的现场发挥,以致 于有人认为,一部西方哲学史几乎就是柏拉图哲学的注释。值得注意的是,一部旧形而 上学本体论学说史几乎就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史。哈贝马斯说:“撇开亚里士多德这 条线不论,我把一直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哲学唯心论思想看作是‘形而上学思想’,它 途径普罗提诺和新柏拉图主义、奥古斯丁和托马斯、皮科·德·米兰德拉、库萨的尼古 拉、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一直延续到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古代唯 物论和怀疑论,中世纪后期的唯名论和近代经验论,无疑都是反形而上学的逆流。但它 们并没有走出形而上学思想的视野。”(注: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第28页。) 在哈贝马斯看来,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哲学唯心论是“形而上学思想”的代名词。这种 看法比较符合“哲学事实”。从内容上看,旧形而上学本体论是一个追寻超感性本体世 界的先验范畴演绎系统,它的实质就是理性的优先性和至上性。因为本体论追寻的不是 经验界、现象界的具体事物,而是超感性的理性实体—世界的最后基础和最高存在。这 种理性实体“高于他者的至上性”(注: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3年 版,第281页。),恰恰契合着唯心主义借以安身立命的思维第一性原则。从形式上看, 旧形而上学本体论是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演绎它的先验范畴体系的,而推理过程所涉 及的概念、范畴和规则等等原本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结果,或者说是人自己思考现实生 活所必须使用的形式化语言。但是在旧形而上学本体论那里,由于理性实体自在自因地 存在着,所以一切的概念、范畴和规则,甚至包括推理过程本身已不再具有属人的性质 ,统统都是理性实体自身具有的性质。于是,推理的东西、逻辑的东西伴随着理性实体 的生长反倒变成一切现实事物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如黑格尔所说:“逻辑思想是一切事 物的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根据”(注:黑格尔:《小逻辑》第85页。)。这种理性实体在 逻辑推演上的先在性和预成性又暗合着唯心主义始终崇尚的概念先验性原则。可见,旧 形而上学本体论既是在知性化思维框架中构筑起来的,也是在唯心主义的思想模式中孕 育成熟的。如果抛开唯心主义的思想模式不谈,很难深刻揭示旧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实质 内容,也很难破解它诞生、成长、发展,直至衰败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