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思考

作 者:
赵曜 

作者简介: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原文出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内容提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主题的一个实质性内容。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首先要清醒地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其次,要准确地把握其科学内涵;最后,还要在推动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途径上努力。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3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70(2003)01-0005-0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主题的一个实质性内容。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在这方面有一系列精辟论述,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考。

      一、历史方位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这是最基本的国情,是确定近期任务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个曲折过程。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经过长期理论探索,在1875年所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他指出,首先要经历一个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言外之意即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社会不可能直接进入到共产主义的公有制社会,在二者之间要有一个中间环节,即过渡时期;然后才能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并经历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私有制已经消灭了,但私有制的影响还存在,到高级阶段,私有制的影响也消除了。后来,列宁把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至于每个阶段还要不要划分细小阶段,马克思没有论及。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由于有了社会主义实践,他在探索俄国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认为每一个大的发展阶段都有一个多级的发展过程,即大阶段里有小阶段。例如,他在谈到过渡时期时, 认为俄国当时处在过渡时期的过渡时期,即它的初始阶段;在谈到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 时,他有过“发达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最初级形式”等不同提法。后来,社会 主义国家在实践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失误,一是把社会主义社会看得很短暂,因而不 去划分阶段,就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二是当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以 后,又对本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估计得偏高,定位到“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这 两个失误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既混 淆了社会主义较低发展阶段和较高发展阶段,又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 界限,从而做出一些超越阶段的事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了历史经 验,提出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必须经历一个很长 的初级阶段的新的科学论断,其时间至少要一百年。这个初级阶段,不是泛指的,而是 特指的,即我们不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和现代化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而是先建立了 社会主义制度,然后再来发展商品经济和搞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深刻指出:“中国社会 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 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1]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根据当时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提出和设计了著名的初级阶段“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从1981年到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从1991年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然后经过50年的努力,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得付出很大的努力。”[2]这里,邓小平 实际上是纠正了我们党在上个世纪60年代所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使其更加切合中国的实际。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指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3]这次谈话把小康社会的标准从人均一千美元降至八百美元。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科技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什么叫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4]同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现在人们说中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对一些外宾说,这只是小变化。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可以说是中变化。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5 ]

      小康社会本身也有个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江泽民同志于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一个十二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 硕成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 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地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五届五中 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新的发展阶段。”在我国于2000年达到总体小康之后,江泽民同志提出用20年时间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他把小康社会既视为发展战略也视为发展阶段。这就是说,我国现在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方位。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有什么差别? 一是总体小康是低标准低水平的小康,人均800—1000美元,属于世界中下等国家收入 水平,而全面小康是较高标准较高水平的小康,人均3000美元,属于世界中等国家收入 的水平。二是总体小康是偏重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比较全 面发展的小康。三是总体小康是不均衡的小康,在城乡、地区和各阶层之间很不均衡, 而全面小康是比较均衡的小康,体现了邓小平的“共同富裕”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从消费学的消费类型来说,总体小康是生存型消费,主要是生活消费,而 全面小康是发展型消费,包括教育消费、文化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旅游休闲消费、各 种社会保险消费等。其中教育、文化是智力发展;旅游休闲、医疗保健、各种保险主要 是体力发展;而安居、汽车、生态环境等消费则属于享受型消费,是为发展创造良好的 条件与环境,也可称为可持续发展消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和西部 ,尤其是穷山恶水、没有脱贫的贫穷落后地区。在那里,实现小康水平是相当艰难的。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 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加”都是对比总体 小康说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