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共产主义运动的目标是建立这样一个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由于社会生产力相对不发达以及社会交往的不发达,人们只能得到局部的、片面的发展,因此,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就成为体现人的自由发展程度的基本特 征。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发展物质生产力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现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而且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和条件。如果我们超越生产力的发展阶段,片面追求生产关系领域的“一大二公”,以为那才是消灭物化和奴役,结果只能适得其反,甚至像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那样全部陈腐的东西死灰复燃。另一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项独立的任务,因为发展生产力并不必然地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信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体制对人的发展的激励作用,又要注意克服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倾向。市场经济体制对人的发 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领域的自由与平等,尽管这里有雇佣劳动的 自由与平等;市场经济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分工,要求劳动者提高自己适应于特定岗位的 知识和技能;市场经济带来了残酷的竞争,致使每个人如果不能尽力发展自己就会被淘 汰;而在自由、平等、分工和竞争背后的是市场化带来的强大的价值动力——对利益的 追求。不过,正如马克思曾论述过的,市场经济所导致的人的发展往往是片面的发展和 物化,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同时,市场经济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它促进了普 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要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从 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准备了条件。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市场经济体制在现阶段看来 是不可超越的。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在于 前者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既通过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而发挥 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又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及其他手段而规范、补充、限制 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扬弃市场经济导致的人的发展的片面性倾向,形成市场经济体制的 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是完全可能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补充,也是扬弃市场化倾向的武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共同理想的建设。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党的最终目标。而在现阶段,则力求引导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包括道德建设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它们共同构筑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只有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有效抑制市场经济所衍生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倾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这三项事业的发展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又要自觉克服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只重功用不重理论,只重市场价值不重环境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倾向,从而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 素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要求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既满足市场经济对健康 劳动者的需求,又努力克服市场经济对人的体力和智力的过度使用以及使人的机能片面 发展的倾向,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是走向真正的 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 笔谈统编:朱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