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方法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丰子义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3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自古以来,哲学作为一种形而上的学问,其本体论的探求是不可能被取消的。马克思 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当然不能没有本体论,尽管在具体表述上仍有不同看 法(如存在论等)。目前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主要不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 而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由于任何理解总是和它特有的方 法联系在一起的,因而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必须注意考察马 克思研究本体问题的方法论。通过这样一种方法论的考察,也许会有助于深化我们目前 的研究和讨论。

      马克思关于本体论问题的方法论,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但 马克思有关本体论问题的这样几个方法论观点是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

      一、从“关系”的观点看待本体问题

      所谓“关系”,主要是针对“实体”而言的。传统的形而上学,无论是旧唯物主义的 自然主义形而上学,还是唯心主义的主体性形而上学,都是关于超验性的“存在”之本 性的理论,它力图从一种永恒不变的“实体”出发,即从一种“终极存在”或“初始本 原”出发来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性以及人的本性和行为依据。马克思对于本体问题的研 究,当然离不开对存在问题或世界观问题的探讨,但马克思所探讨的世界并不是离开人 的生活的抽象的自然界和绝对的观念世界,而是人的“现实世界”和“现存世界”。既 然是“现实世界”,肯定离不了人与他所处的周围世界,或者说人与自然界。这就必然 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或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马克思正是由这种“关系”来审视 问题的。在马克思看来,孤立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只能是“抽象的自然界”,而现 实的自然界必然是与人的生活交融在一起的自然界,是“人类学的自然界”。正因如此 ,马克思无意于考察那种先于人类存在、作为万物始基的自然界的本性问题,而是将关 注的重点聚焦于自然界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上,进而“把人们的全部注意 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1页。)。这就必然要求从 人与自然的内在关联上来看待自然界。也就是说,既要联系自然来观察社会,又要联系 社会来观察自然,二者是内在地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明确指出,自然史和人类史不是 对立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注:《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3卷,第20页。)。在人类世界中,自然与社会从来就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历史的自然和自然的历史”(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第49页。)。人类世界就是在这种关联中行进着。

      这样讲,是否意味着传统形而上学根本没有“关系”的观点呢?毋庸否认,传统形而上 学在本体问题上也大谈“关系”,但这种关系不过是超验的实体在后来演化出来的关系 。无论是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本身的自我对置、自我矛盾,还是费尔巴哈自然主义中自然 与社会、主体与客体的矛盾,都是这种实体现下的关系。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 ,恰好是实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倒转,这就是不是从超验的实体出发来谈关系,而是从 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来谈本体,将本体问题置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关系中。因为,只有 从关系分析入手,才能真正把现实世界讲清楚,离开了关系,很难避免误入抽象的本体 或实体的歧途。可以说,马克思在本体论问题上的革命变革,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实现 了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上的变革。

      既然不能离开“关系”来谈论本体问题,那么又如何理解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呢?这是讨 论中一再提出的重要问题,当然是本体论理解中不可绕开的问题。确实,马克思非常肯 定地承认自然界对于人类的“先在性”,同时也明确地强调,如果人类在今天突然毁灭 了,自然界的这种先在性仍然会保持下去。问题是,不在于要不要承认自然界“先在性 ”,而在于如何理解这种“先在性”。从马克思的原意来看,凡是讲到自然界的“先在 性”和“优先地位”的地方,固然不排除一般自然科学常识性的理解,但更多、更主要 地是从人的实践活动关系中来提出问题的。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人类要生存发展,必 须要同自然界发生一定的利用和改造的关系,但是,在这种关系中,“没有自然界,没 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 2页。)。换言之,人作为主体再能动,也不可能从无中创造出有;人改变的只能是物质 的存在形态,而不可能创造出物质本身。人的能动创造是不可能离开对象世界或自然界 的。所以,自然界优先,主要不是时间上的优先,而是关系中的优先、地位上的优先。

      或许有人会这样提出,仅仅从“关系”上来理解本体问题,是否会有“原则同格”之 嫌呢?其实,关系思维与“原则同格”有着本质的差别。“原则同格”虽然讲自我与环 境不可分割,但最后强调的是自我“中心项”的决定作用,即没有自我“中心项”就没 有环境“对立项”。马克思也讲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关系,但这种不可分割不是仅仅停 留于相互依存,甚或将人的“自我”无限膨胀,而是既看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相互 渗透,又看到自然界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前提性地位。所谓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就是在 这一意义上来说的。强调关系并没有否定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