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重大哲学问题研究述要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毅强(1956-),男,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

原文出处: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内容提要: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关注重大哲学问题的研究动态及进展,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 领会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十分重 要的。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3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关注重大哲学问题的研究动态及进展,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 领会和把握“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21世纪

      面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发展?理论界有四种观点:1.时代主题说。有人提出 ,新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从研究现实问题出发,只能是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道路,其中包括建设以当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 文化。有人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在分析和 解决时代最重大的现实课题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继 续保持强大生命力,就要密切关注和研究重大现实问题,善于总结和概括当代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善于反思和总结历史经验。2.综合创新说。有学者提出“大哲 学”观念,强调比较哲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认为当代中国哲学包括传统的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存在着类似之处。因此,构建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 积极地开展与西方哲学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不应 当是个别原理、个别范畴、个别提法的变化,而需要做出富于时代精神的大发展、大创 新,面向新世纪,创造新智慧,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现代化、系统化。3.完 善体系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科学体系,但目前不够严密 和完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建立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首 先,对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不能根本否定,应该抱一种坚持和发展的态度。发 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能继续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走;其次,应 该看到现有哲学体系的三大缺陷:一是内容上有许多空白,或者说薄弱环节。如人的问 题、主体性问题、价值问题等。二是它没有充分吸收20世纪以来时代的发展、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发展所提供的新内容。三是现有的体系自身也没有能充分贯彻它原来提出的 构建体系的原则。有人主张,新体系应由世界观、历史观、意识论三部分组成;有人提 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命运离不开三大关系,一是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二是 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三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4.回归发展说。有 人提出,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坚持“回归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的统一”。 有人认为,我们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前提下谈论马克思主义的时 代发展,但马克思的“文本”并非确定不变的东西,我们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深 刻认识马克思“文本”的时代精神。有人提出了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三点原则:一是不应 固守马克思思想的“表层”,即关于具体历史事件的具体结论,关于具体历史进程的预 见,具体的革命措施、实践设想等具有操作性的实践理论结论;二是马克思思想的“中 层”,即以经典唯物史观为表现形态的社会历史理论,不能孤立地、僵化地坚持,而应 该揭示这些理论背后被隐蔽、遗漏的深层理论精神,重新限定社会历史理论的内涵和适 用范围;三是发掘马克思学说的深层内涵,即关于人的存在的本质性的文化精神,使它 在新的历史下从隐性的思想变为显性的文化精神,并成为当代人的生存和社会运动的本 质内涵。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三个代表”思想的关系。理论界普遍认为,“三个代表”思 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新世纪的理论创新。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论一 系列基本思想的运用和发展,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向实际、立足实践的基本特征 ,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关于由“三个代表”思想而引发的如何 进行理论创新的方法论,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 形式有三种,一是原创性的创新,即从新的社会实践中概括总结出创造性的结论和认识 ;二是通常形式的创新,即对旧理论的修正、完善过程;三是处于未表达状态的创新, 即在否定旧结论时,未提出新结论,但新的结论就包含在否定性的理论表述之中,需要 人们自己去理解。有人提出,理论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但重要的是应在理论和现实之 间找到一个中间环节,使理论变成现实,解决时代发展的重大问题;而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则是理论创新的关键所在,也是使理论变成现实的中间环节所在。有人强调,与时 俱进与理论创新说到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即能不能 结合、在何种程度上结合的问题。结合过程中必须解决四个关键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 中国实际,二是要正确把握结合方式,三是要找准结合点,四是要以世界的和历史的眼 光来看待结合。

      二、价值哲学与中国特色价值观建设

      价值哲学研究的侧重点在于两方面:一是价值研究的地位和意义。理论界普遍认为, 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危机和困惑,其焦点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价值选择问 题。哲学要真正成为处理和解决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问题的指南并成为构筑个人 精神生活的基础,就必须将自己的研究重心转向人类社会的价值问题,将人类的价值追 求和价值选择的合理性作为哲学的核心问题。有学者认为,哲学价值论不仅是哲学基础 理论的一个分支,而且应该是一种根本性的哲学理念,一种哲学研究的基本立场。有学 者指出,我国价值论的研究主要从价值论原理、评价论、价值观念论三方面展开,成为 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生长点。价值论对于理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伦理道德、审美艺术 、生命环境、社会发展乃至日常生活等领域的特殊本质和规律,负有提供深层理论基础 和思想方法的使命。二是价值基础理论以及方法论。理论界普遍认为,实践的观点是研 究价值问题的立足点。但对于深化价值基础理论以及方法论研究,则有不同的看法:一 种观点认为,哲学价值论研究应当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充分借鉴和利用 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成果,一般价值论的解释框架应该对伦理价值和生活价值(非 伦理价值)的说明都普遍有效。一种观点认为,20世纪价值问题的哲学研究,在方法上 有技术化、逻辑化、形式化等倾向。我国价值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一直在前苏联哲学教 科书的哲学原理解释框架中讨论价值问题。当务之急是应该重建价值哲学理念,批判禁 锢我们思维方式的物本主义哲学观和技术化哲学诉求,在打通交往实践、主体际性、价 值这三个概念的基础上来探讨价值论的基础性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要从历史观的高 度研究哲学价值论,因为价值概念归根到底反映的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生存、发展活 动及其结果的意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个“应当”领域的问题,需要一种不同 于事实逻辑的价值逻辑来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