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当代诠释

作 者: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 200433 刘会强(1967—),男,河南新乡人,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主要从事唯物史观和经 济哲学研究。

原文出处:
中州学刊

内容提要:

经由全球化研究而受到关注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构成了诠释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纬 度。这种解读的可能性在于世界历史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在马克思 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是马克思研究现实问题的根本方法之一。 其必要性在于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要求我们必须结合世界历史理论把握唯 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否则我们的诠释将永远停留在抽象层面。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3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列宁曾经指出,不同的社会政治形势会使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方面分别提到首要地位。2 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在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急速扩展的现实,促使国内外学者 不约而同地把学术目光聚焦于一度被时光“湮埋”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我们看 来,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被重新“发现”,其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不仅仅在于为研究全 球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更为主要的在于这一理论为诠释唯物史观提供了一个重要 纬度。

      一

      从哲学解释学的立场看,对文本任何形式的解读既不是主观任意的,也不是纯客观的 ,而是一种“视域融合”,即解读者自己的视域与文本的历史视域的融合。由此而论, 现行教科书中唯物史观的理论内容,作为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特定形式的解读,其历史合 理性是应当肯定的。但是,这种合理性又是有限的。解蔽同时就是遮蔽。现行解读在凸 显唯物史观现有内容的同时,失落了马克思作为理论原创者的其他一些重要思想,譬如 社会发展的“三形态”学说、世界历史理论等等,而这些观点对于准确理解和阐释唯物 史观绝对不是无关宏旨的,一个基本的理论根据和史事是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和科学的 世界历史理论的诞生,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同时完成的。诚然,目前这种状况的 形成有其客观缘由,即现行理论框架成型之际,马克思的一些重要著作如《1844年经济 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或是尚未整理出版,不为人知,或是缺 少系统、深入的研究。但是,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既有的理论思维框架在解读者那里构 成了一种“路径依赖”,从而堵塞了其他解读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手持新发 现的文献也不会生成新的意义,前文提到的两部手稿的命运就是明证。这里,我们无意 苛求前人,只是摆明一个基本的事实,即面对开放性的文本,每个人乃至每一代人独一 无二的生存环境和理论视域,决定了各自解读的异质性和历史性,而新的解读往往是与 新的生存境遇相伴而生的。

      马克思去世后,人类社会百余年的历史进程在确证唯物史观真理性的同时,以自身发 展的形式拓宽和提升了人们的理论视野与思维层次,并提供了重新解读唯物史观的现实 可能性,经由迅速推进的全球化而引起学术界关注的世界历史理论就是这样一种理论视 角。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如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全球化并非空 穴来风,而是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伴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 。全球化日益推进的客观现实在观念上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历 史观”在当代西方悄然兴起,并逐步取代“欧洲中心论”在西方世界历史理论中占据主 导地位。“全球历史观”主张用更广阔的世界观解释事件,正如其代表人物美国历史学 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只有运用全球性的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 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进程所起的重大作用。”(注:斯塔夫里 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第55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版。)与“全球历史观”的兴起相呼应,西方社会发展理论领域在20世纪70年代诞生了 一个以全球性的总体分析为特征的新流派,这就是以沃勒斯坦为代表的“世界体系”理 论。这一理论明确反对以国家为分析单位的“依附理论”,主张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视 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世界体系”理论的出发点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因而被称为“雄心勃勃的具有马克思主义色彩的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全球 化的理论研究“更上一层楼”,流派纷呈,蔚然大观。

      全球化的发展及其理论研究的勃兴为人们反思历史提供了新的思维途径。实际上,正 如许多研究者指出的,在这方面马克思当属先驱者。尽管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全球化概 念,但是,其世界历史理论对尚处于初级形态的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及其未来趋势作出了 精辟的分析。全球化的新近发展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鲜明地折射出了马克思世界历史 理论的科学价值和当代意义。理论与现实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从世界历史理论这样一个 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唯物史观。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看来,全球化理论与世界历史理论 虽有关联,但是分属两个不同的理论层次。就目前的研究状况分析,全球化理论属于具 体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无论以吉登斯为代表的社会学角度的全球化研究、麦克卢汉为 代表的信息通信角度的全球化研究,抑或所谓的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研究,盖莫 能外。而世界历史理论则是历史哲学理论之一种,因此,通过全球化理论解读唯物史观 是不恰当的。

      二

      世界历史理论成为解读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维度,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一理论直接构成 唯物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马克思的话语体 系中,世界历史理论并不是一个历史学理论,而是其历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用以表征 人类历史的整体性、有机性,特别是概括由大工业和普遍交往开创的、各个国家和民族 走向“一体化”的历史时代。实际上,世界历史理论并非马克思首创,而是近代资产阶 级历史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历史哲学对所处时代日渐增强的人类历史的整体性的理论把 握。马克思的贡献在于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改造,使其具 备了科学的理论形态。概括地讲,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世界 历史成因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本动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有本性—— 机器大工业、日益扩大的世界性交往与资本的矛盾运动,而不是黑格尔所谓的“自我意 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抽象行动。(2)世界历史时代双重后果论。随 着世界历史的形成,“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 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 如此。”(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6、277、86、107-108、130页,人民 出版社1995年版。)人类社会前进的脚步骤然加快。与此同时,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意 志塑造了资本的世界体系,“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 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6、277、86、107-108、130页,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这种“中心——从属”型的世界体系使落后的民族和国家愈加落后,迟滞了 这些民族和国家的前进步伐。(3)世界历史时代。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世界历史分为资 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和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从前者走向后者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 势,而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世界历史只是以萌芽状态存在。(4)世界历史性个人论。伴 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 所代替。”(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6、277、86、107-108、130页,人 民出版社1995年版。)个人的发展获得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在资本统治的时代,“世 界历史性个人”的发展始终受到异己力量的支配。这种状况只有到了共产主义世界历史 时代才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变,个人才能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