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作 者:
冯平 

作者简介: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山大学哲学系 广东广州 510275

原文出处:
哲学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3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2)10-0006-05

      一 何谓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所谓“哲学的转向”就其实质而言,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哲学研究 中的某一问题被凸现为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其二,是指被凸现的这一问题为思考研究 其它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其三,也是最深层的,是指一种哲学研究的价值取向、 立场和方法的转换。所有关于“哲学的某种转向”的陈述,都可以看作是研究者对哲学 研究现状的一种理解,对一种哲学观的认同,以及对哲学发展的一种价值期待。因而, 它既是基于一定视界中的事实判断,又是对哲学发展应如何的一种价值表达。(注:目 前国内关于哲学发展的理解还有“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哲学的存在论转向”等等。 )它既不可能取代或贬损其它理解视角的价值,也不可以期望这一视角和价值立场是惟 一可取的。它所能希冀的,就是通过阐释而引起人们对这一视角独到意义的重视。

      所谓“哲学的价值论转向”,指的是价值问题在哲学研究中的凸现,以及由此所引起 的哲学研究视界的转换。“价值问题”是相对于“事实问题”而言的。价值问题的核心 和难题,都是与人所面临的价值冲突和价值选择息息相关的。研究价值问题的目的是为 了形成引导未来行为的可接受的、被称为是理性的(reasonable)价值判断。研究价值问 题的逻辑前提:人是自由的,人具有选择的可能性;人的未来是未定的,它与人的选择 直接相关;选择,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价值选择。这一逻辑前提的高层理论背景是, 人类活动不同于自然界的运动,不能用研究自然界的方式研究人类活动,不能用研究物 及其运动的方式研究人及其活动。哲学的价值论转向,必须以建立这些高层理论背景和 观念为前提。除了理论前提的准备之外,哲学的价值论转向的另一个必要前提,是对哲 学的使命、功能及研究对象的自觉的反思。因此对哲学价值论转向的分析包含三个层面 :哲学观的变革,世界观层面的变革和相关的研究方法以及支撑这些研究方法的基本信 念的变革,研究主题的变化。从逻辑上说,三者是按照现有排序层层递进的。但在现实 中,这三个不同层次新观念的生成和转变与研究主题的变换是交叉进行的,它们展现为 一个错综复杂的动态的交互作用的过程。

      对“哲学的价值论转向”这样一个具有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双重性命题的阐释,其一 需要分析已有事实,其二需要阐明所持价值立场的理由。对已有事实的分析至少应包括 三个方面,即分析在哲学研究中,价值问题是否成为过、或正在成为一个核心问题;对 价值问题的研究是否成为过、或正在成为研究其它哲学问题的一个新的视角;对价值问 题的研究,是否已经引起过、或正在引起对原有哲学信念的质疑和新的哲学研究范式的 生成。

      在西方哲学史上曾有过两次明显的价值论转向。第一次发生在古希腊由自然哲学到伦 理学的转变之中;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中叶,它的标志是一种自觉的以价值问题为主题 的哲学理念的诞生;目前哲学发展正在酝酿着第三次价值论转向。面对现代人类所面对 的种种危机,反思20世纪哲学的发展,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应该推进哲学的这次价值论转 向。

      二 价值论主题的两次凸现

      价值问题第一次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是在古希腊人类学时期。“是苏格拉底第一个 将哲学从天空召唤下来,使它立足于城邦,并将它引入家庭之中,促使它研究生活、伦 理、善和恶。”(注:西塞罗:《在图库兰姆的谈话》。转引自汪子蒿等著《希腊哲学 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64页。)在人类学时期,古希腊哲学进入了对实践 生活的需求,特别是对政治生活的寻求的依赖状态。(注: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上卷),商务印书馆,1987,第96-97页。)苏格拉底对话的主题以及智者们演讲和论辩 所涉及的直接内容,就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即有关伦理道德、法律政治以及 传统宗教等等问题。他们以人和社会为对象,创立了一套同早期自然哲学不同的新学说 。(注:汪子蒿等:《希腊哲学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166页。)这是一种关 于人的、关于人类社会的、关于人的价值选择的哲学,是以指导生活、审察自己和他人 的职责、改善人的灵魂为使命的哲学。

      哲学主题的这一转换,是以对nomos和physis关系的讨论为契机的。在nomos和physis 关系的讨论中,自然哲学时期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浑然一体的世界观念解体了,人类社会 成为哲学研究的一个特殊的、更为重要的对象,人的主体性因素凸现在原本以为是客观 的世界图景中,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新的哲学倾向(诸如怀疑论)和新的研究主题(诸 如正义、善、幸福、美等)。在一种新的哲学研究中,人们放弃了对自然的研究,而把 注意力转向政治科学和有益于人类美德的问题,(注:亚里士多德:《动物的结构》。 转引自汪子蒿等著《希腊哲学史》第2卷,第1页。)并进而深入到个人的幸福等人及个 人生活的最深层。哲学主题的转换转而又促进了哲学观的根本变革,促进了对自然哲学 研究范式的根本改造。一种无视人类精神的特点及作用、无视人类活动创造性的、用纯 粹必然性和客观性编织起来的世界观念被彻底瓦解了。

      这是哲学研究主题的一次主动的转换。尽管在这一时期哲学层面的“价值”概念尚未 形成,价值问题尚未被作为统一的问题域得以确定,价值问题研究仍分散在对善、美和 幸福的研究中,尤其是善的研究中,但哲学研究的基本信念、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 式都完成了一次转换。这次哲学价值论转向最突出的成就,是摧毁了自然哲学时期的统 一的世界观念,凸现了人在世界图景中的位置,确立了人类社会的价值问题作为哲学研 究主题的地位。它为中世纪哲学中所蕴涵的价值论主题,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对人和人性 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