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发展的阶段定位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贾高建(1959-),男(汉族),山西临汾人,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教授,博士生 导师,北京市,100091。

原文出处:
新视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3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社会哲学层次上的社会发展研究,主要应着眼于一定阶段上社会发展过程的具体展开 。而要进行这一层次的研究,首先要面对的便是一定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定位问题。 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才能由此确认特定阶段上社会发展的特殊任务,并进而展开发展 途径和方式等其他一系列问题。

      一、传统理论与当代实践:不同方法的分歧和争议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要科学地确定一定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对社会发展 的特定阶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里涉及到不同的历史观, 涉及对整个社会历史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涉及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的认识和把握 ;只有在这样一种整体性认识的框架背景下,才能谈到一定阶段上社会发展的阶段定位 问题。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的过程中,突破了社会历史领域的 特殊性给人们造成的认识上的障碍,最终揭示了“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历史上起作用的 一般运动规律”,[1]从而推翻了“以哲学家头脑中臆造的联系来代替应当在事变中去 证实的现实的联系”[2]的唯心史观。这一重大的科学成果使得我们第一次有可能以真 正科学的态度对待整个社会历史的总体进程,并为社会发展的阶段定位提供科学的指南 和方法。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生产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生活以及整个现 实历史的基础”,[3]“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 活的过程。”[4]进一步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 社会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不断向前发展。在这里,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社会形态的概念,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也就是在社会基 本矛盾的推动下不断地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进的过程,这些社会形态区分了社会的 基本类型,而在历史形态的意义上也就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从一般进程说,原始共 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类 社会历史发展的几种主要形态,也就是社会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所以,依据历史唯物 主义的方法,当我们从社会哲学的层次上展开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要对社会发展的阶 段定位进行分析时,首先就需要确定作为所要研究的对象的那个社会发展阶段究竟属于 那一种社会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在揭示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形态理论,在过去很长时 期中曾是我们进行社会发展阶段定位的基本方法,我们就是以此为指导对我们所处的社 会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但是,在近年来社会发展理论的研 究中,这一方法似乎遇到了不同的见解和挑战。这主要是因为国外的发展理论在进行社 会发展阶段的定位时,所采用的多是另一种不同的方法,即将社会发展进程区分为农业 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不同阶段;所谓现代化研究,就主要是研究从农业社会向 工业社会的过渡,而有关未来学的研究则是着眼于工业社会如何走向信息社会。其实, 较早在国内引起注意并发生争议的,就是信息社会这一概念。还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 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和国内外思想文化交流的展开,信息社会的概念与新技术革命的影响 一道传入国内,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和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度成为发行量很大 的畅销书。如何看待国外学者提出的这些概念——包括信息社会以及工业社会、农业社 会等等,当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一些人们对这些概念持明确的否定态度,认为这是西 方学者用来对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的手段,它混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原 则界限,是我们不能接受的;而另一些人们则认为国外提出的这些概念客观地反映了社 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但后来的实际情况是,信息 社会以及工业社会、农业社会等概念作为区分和把握社会发展阶段的一种不同的方法被 不少学者所采纳,特别是当社会发展理论成为新的热点之后更是如此。在这个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则遇到了各种质疑,在一些人们看来,这一理论似乎不再适 用,它与姓“社”姓“资”的主义之争一样有些过时了,现代化就是一切,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日渐“趋同”,最终融合在走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

      此外,在近几年的讨论中,又有一个新的概念风靡一时,这就是知识经济。这一概念 的提出以及对于这方面问题的关注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这里同样有一个如何正 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概念,以及将其运用于社会发展的阶段定位的问题。

      总之,我们在社会发展阶段定位的问题上,遇到了不同方法之间的分歧和争议。虽然 科学研究中这种情况的存在有利于在讨论中接近真理,并且它本身就意味着研究的深入 ,但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对这些不同的方法作出恰当的评价,并从应有的高度进行新的 整合,却是顺理成章的要求。而近年来已有的研究已经为这项工作提供了某种条件,其 中有关社会形态多维视角的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在这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社会形态的多维视角与社会发展阶段的综合分析

      还在有关不同方法之间的争论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一些学者以冷静和理智的态度提 出,要坚持辩证思维,反对以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方式认识问题。一方面,我们不能将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僵化地封闭起来,简单地排斥和否定其他新的探讨,包括西 方学者提出的不同概念和方法;而另一方面,也不能不加分析地照搬国外的东西,特别 是不能简单地以西方学者提出的信息社会等概念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应该 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并不过时,它仍然是我们进行社会阶段区分和定位的 科学方法,但这一理论不应停滞不前,而要有新的发展。西方学者将社会发展区分为农 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阶段,其采用的方法和观点固然存在某种非科学的局限 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对立倾向,但又有其合理之处,我们应该从历史唯物 主义的立场出发,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而有关社会形态的多维视角的研究,就是本着这 样一种态度展开的。

      这方面研究首先是从社会形态概念的重新审视开始。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社会形态这 一概念,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考察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可以看出他们特别关注 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结构,强调从生产关系的性质出发去把握整个社会 形态,所以,他们提出了经济社会形态这一概念,并与社会形态概念并用。[5]在马克 思和恩格斯看来,这种经济社会形态的演替并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像自 然界中的发展一样由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所以马克思明确指出:“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 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6]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马克思和恩格 斯对人类历史上所经历的社会形态做了考察,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他 们就曾初步考察了“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 级的所有制”、“现代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无产阶级占有制”(共产主义)等 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生产关系总 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 的社会,具有独特特征的社会。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 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 阶段。”[7]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在这方面的认识不断明确。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 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做了一个简要的概括:“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 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 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 会形态而告终。”[8]那么,代替这种“资产阶级的”亦即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又是 什么呢?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不是别的,而正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新的社会形 态,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就是要揭示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社会过渡的必然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