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画风论

——“夏风艺术展”书后

作 者:

作者简介:
何西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原文出处:
美术史论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研究
复印期号:199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提要:夏风四十年代的版画和八十年代的中国画,有四点一以贯之:(一)明朗、乐观的基调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二)独辟蹊径、别出心裁的求新意识和锲而不舍的独创精神;(三)外师造化,把现实生活作为获取创作灵感的唯一源泉;(四)捕捉时代精神,使自己的创作尽可能与历史的发展同步调、共脉搏。

      “夏风艺术展”是在这位画家辞世三周年之际举办的,展出地点在中国美术馆西南厅。外厅展出早年的版画作品,内厅展出晚年的国画作品。这些作品当然远不是画家创作的全部,但一些主要的代表性作品都在里面了。因而据此完全可以看出他的艺术上的素养与功底,成就与风格。有这些作品在,他就永远活着。

      夏风的版画和画画写意花鸟,虽属不同画种,且创作时间相隔近四十年,但因为出于同一个创作主体心灵的熔铸,而这个主体又执著地坚持着他的人生理想、美学原则和艺术追求,所以人们仍不难从这些前后期不同画种的作品中发现许多共同的东西。这些共同的东西形成夏风在艺术上的独特点,是他与别的画家相互区别的标识,也是他的艺术独创和艺术个性之所在。

      因为杂事缠身,我没有赶得上出席这次“夏风艺术展”的开幕式,而是在展出的最后一天才抽时间去看的。在展室盘桓了一个上午,应该说,还是看得比较仔细的,有些感兴趣的画曾经反复读过,反复玩味过。我以前只读过夏风的版画,很喜欢他的画风,很看重他营造意境的能力,以及自这意境中流泻出来的那种意绪、情调,知道他有深厚的多方面的艺术素养,却从来没有读过他的写意花鸟画,不知道他在这一领域的造诣同样很深,因而看了这次纪念展,很是惊异。

      我仔细地比较了“夏风艺术展”中主要是作于四十年代的版画和主要是作于八十年代的写意花鸟画,觉得在他的创作道路和艺术探索中,有这样四点是一以贯之的,这就是:(一)明朗、乐观的基调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二)独壁蹊径、别出心裁的求新意识和锲而不舍的独创精神;(三)外师造化,把现实生活作为获取创作灵感的唯一源泉;(四)捕捉时代精神,使自己的创作尽可能与历史的发展同步调、共脉搏。

      (一)

      夏风是在抗日战争爆发的次年,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高潮中,像当时的许多热血青年一样,为了追求光明和真理,而离开国统区,奔赴延安的。只是在这里,他才真正看到了理想,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与此相适应,他在这一时期的版画作品,大都取材于根据地军民欣欣向荣的斗争生活,画幅之上流溢着欢快、明朗的调子。并不是当时根据地的生活没有困难,没有艰辛,没有类似于后来被称为“阴暗面”的东西,而是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因此,他把自己在艺术上注意的焦点始终对准着新生活的建设,对准着人们争取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取得胜利后的欢乐。可以说他是用自己的刻刀和画幅谱写着那个历史阶段解放区军民的胜利进行曲。以创作于1944年的《从敌后运来的战利品》为例,前景是两棵大致对称的抽出新枝的老树,树外是一队驮了战利品轻快行进的骡马和赶骡马的民兵,画面本身就有很强的旋律感,显得明朗而欢快。“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应该说,夏风的版画是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主题的。

      成为他早年版画创作灵魂的这种乐观、明朗的基调,在他晚年的写意花鸟画中不仅没有消歇,没有弱化,反而表现得更强烈,更执著了。他曾长期患病,动过大手术,右手甚至失去了使用刻刀的能力。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画作中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悲观意绪或感伤情调。在他的笔下,丹顶鹤在欢舞,在向天高歌;大鹏展翅翱翔于万里晴空,扶摇直上,意在搏击;黄雀虽小,却无论是听雨、迎春,抑或是唱歌,都一样透露着生命的欢乐……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读他的这些画,我常常为其中的乐观情绪所感染,所激动。我想,完全可以用“丹青不知老将至”的诗句,来形容它们的总体审美特征。一方面是病魔缠身,去日苦多,生命在加速靠近自己的终点,另一方面绘画却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一派对人生、对宇宙的乐观感受。从这看起来似乎矛盾的两极对照中,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夏风是在用他所营造的艺术世界的乐观进取精神,去顽强地对抗现实世界的病痛折磨,并且战胜它。当然,这也与他在早年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乐观主义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有关系。

      (二)

      夏风通过自己的意匠经营和辛勤劳作,在他身后留下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之所以独特,其根本原因在于有一种非常自觉、非常强烈的求新意识。这种求新,固然表现为他对描写客体的不断开掘与发现,但更重要的是他也同时不断地开掘和发现自我,探寻着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技法,自己的构图和意境等。“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当他真正在无至境和艺术探索中,认识了自己的才性,辨清了自己的优长,并且从客体中找到了可以与之相对应的契合点时,就有可能在创作中达到物我合一的浑然境界,这便有了新意,这便是他的艺术创新所经历的实际过程。这种创新的要义在于,不依旁前人,不与他人雷同。

      四十年代的版画,在夏风的艺术道路上是一个多产并且产生了广泛影响的时期。虽然不能说所有作品都已经达到了多么高的水平,多么成熟的境界,但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那些引起人们关注,因而给他带来荣名的作品,却无疑都是各有新意,各见独特风貌的。把这些作品与当时和他同时成名的其它著名的年轻版画家如古元、彦涵、力群等人的作品比较,其艺术个性和风格特色也是相当鲜明的。他的刀法的洗练,构图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他的明朗、欢快意境中所透出的诗情,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艺术方法上看,夏风的早期版画创作大致遵循着比较严格的现实主义原则。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明显地吸收了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构图方式的《拥军秧歌》、《收获》、《光荣参军》、《慰劳我们的军队》等,就很难笼统地归入现实主义之中。这种对民间艺术的吸收与借鉴,对于当时新兴的木刻艺术来说,至少也是创新的途径之一。此类作品与画家同期的其它作品相比,在风格上虽有小异,却也不无大同。

相关文章: